11月3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市“一老一小”醫療保障工作開展情況。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持續增強醫療保障的精準性和可及性,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醫保部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近年來,青島市醫保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深化改革、優化服務,著力構建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堅持照顧好“老的”,呵護好“小的”,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為老年群體實施傾斜保障
青島市醫保部門始終將提升老年人醫療保障服務水平作為工作重點,持續完善以基本醫保為主體、長期護理保險為特色的老年健康保障體系,著力實現老年人醫有所保、老有所護,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首先,應保盡保,醫療權益傾斜滿足老年人日常就醫所需。
青島市是最早啟動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將退休人員全部納入職工醫療保障范圍的城市。不管是在單位參加職工醫保,還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醫保,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只要達到醫療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個人無需再繳納醫療保險費,可直接享受醫保待遇。截至今年9月,在454.5萬名參保職工中,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待遇人數達114.5萬人。青島市對于包括老年居民在內的城鄉居民,統一參加居民醫保,以“個人繳費+財政補助”方式進行籌資,財政補助占總籌資的60%以上,最大程度減輕居民繳費負擔。其中,對于低保、特困人員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資金全額資助參保;對于返貧致貧人口、低保邊緣家庭成員、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由財政給予50%參保資助,實現困難老年人應保盡保。截至今年9月,青島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參加居民醫保約146萬人,同比上漲4%。
考慮到退休人員的醫療需求較高,青島市堅持保障適度、傾斜適老原則,持續優化退休人員醫保待遇結構。退休職工普通門診報銷比例比在職職工提高5個百分點,在基層、二級、三級醫療機構分別達到85%、75%、65%;年度報銷限額比在職職工再增加1000元,達到7000元,保障水平全省領先。住院報銷比例根據醫院級別不同,比在職職工高5-7個百分點,報銷比例在93%-97%之間,基本實現醫保范圍內費用全覆蓋。今年1-9月,已為990萬人次退休職工報銷普通門診醫療費11.02億元;為37.16萬人次報銷住院費用35.78億元。退休職工無需個人繳費,由醫保統籌基金按照70周歲以下每人每月100元、70周歲及以上125元的標準,按月劃入個人賬戶,供日常就醫購藥所需。
老年人是慢性病高發群體,針對老年患者日常就醫需求高、腿腳不便等特點,青島市不斷完善基層門診保障政策,著力滿足老年人看病就醫需求?;鶎俞t療機構不設起付線,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費用無門檻直接報銷。今年,將參保居民普通門診報銷比例由60%提高到了65%,其中高血壓、糖尿病等“兩病”人員門診用藥報銷比例由70%提高至75%。今年1—9月,已保障患有“兩病”的參保居民287.92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4086.93萬元,有效減輕老年人日常用藥負擔。對于需要長期在門診進行系統治療,或者需要長期在門診使用一些特殊藥品進行規范治療的疾病,可通過門診慢特病進行保障。目前,青島市實行全省統一的門診慢特病病種目錄,共有病種67個,基本涵蓋常見慢性病及高費用負擔的特殊疾病,通過“病種準入、定點管理、限額結算”模式予以保障。成年居民在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合規門診慢特病費用,起付線以上部分可報銷80%,超過病種限額部分費用還可額外報銷30%。今年1—9月,已為超690萬人次參保人報銷門診慢特病費用38.63億元。
其次,提質增效,長護險緩解失能人員社會化照護難題。
長護險是為因年老、疾病或傷殘導致喪失日常生活能力,且需要被長期照護的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的社會保險制度。青島長護險制度探索較早,改革創新腳步堅實,作為全國長護險首批試點城市,統籌考慮城鄉實際,創新籌資機制,保持改革韌勁,逐步實現從職工到居民、從城市到農村、從失能到失智、從醫療護理到生活照料的延伸發展,覆蓋全民、統籌城鄉、滿足急需的長期護理保險保障網絡穩步鋪展,制度建設始終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目前全市長護險參保總人數超939萬名,其中參保職工為454.5萬名,參保居民為484.6萬名,是全國為數不多實現制度城鄉全覆蓋的城市。
青島市堅持“保障基本,必要可行”原則,統籌考慮失能失智人員實際需求,兼顧這類人群基礎性疾病所必需的醫療、藥品等基本保障和社會化、專業化照護保障,提供包括“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在內的整合式服務內容,醫、康、護有機統一,有效解決失能失智群體的現實緊迫需求。目前,青島市參保職工長護險報銷比例達到90%,一、二檔繳費居民報銷比例也保持在75%-80%的較高水平。照護費與個人照護需求評估等級掛鉤,評估等級為三、四、五級的,參保職工照護費每月最高支付標準為660元、1050元和1500元,居民為450元、660元和1050元。2012年制度實施以來,累計支付資金約63億元,惠及16萬名失能失智人員。今年1—9月,全市長護險支出資金5.29億元,待遇享受人數達6.25萬人。
助力優化生育政策落地實施
青島市醫保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著力從減輕孕產婦生育醫療費用負擔、強化新生兒參保及待遇落實等方面協同發力,為青島市優化生育政策落地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強化生育支持保障功能。
2020年,青島市根據國家、省統一部署,全面推進職工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近年來,在兩險合并基礎上,逐步將生育保險覆蓋面由在職職工向其他參加職工醫保的人群擴展,目前已實現參加職工醫保的三類人群生育保險全覆蓋。目前,青島市職工基本醫保參保人中,340萬名在職人員均同步參加了生育保險,各類人員均有相應保障。
職工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生育醫療費和生育津貼兩項內容,兩項待遇共同搭建起女職工在生育及產假期間的基本保障。產前檢查醫療費定額補助標準達1600元,全省領先;女職工住院分娩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個人“零負擔”;住院保胎及并發癥、分娩相關病種報銷提標擴圍,實現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的全周期保障。今年1—9月,已惠及參保女職工10.71萬人次,報銷生育醫療費用3.3億元。生育津貼作為參保女職工產假期間的主要經濟來源,對于維護女職工生育權益、保障產假期間生活費用具有重要意義。青島市嚴格按照國家、省產假相關規定,對于順產女性發放98天生育津貼,對于難產、剖宮產、多胎生產等特殊情形分別按規定增加發放天數,生育津貼直接發放至女職工本人,使生育女性在產假期間得到穩定的生活保障。今年1—9月,已為5.35萬人次支付生育津貼7.12億元。
生育保險是與職工醫保配套的險種,青島市在保障參保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基本待遇的同時,著力拓寬保障內涵,更好滿足不同群體的生育醫療需求。在不額外增加居民醫保繳費標準的基礎上,對參加居民醫保的生育女性實施傾斜保障,住院分娩醫保補助標準不區分孩次,統一提高至3000元;在門診發生的產前檢查費用納入門診統籌予以報銷;分娩合并癥、并發癥可享受住院報銷待遇,實現居民生育各環節全程保障。今年1—9月,已有4565人次享受居民分娩補助待遇,基金支出1356.72萬元。青島市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國家和省醫保部門指導下,將“取卵術”“胚胎培養”等11項輔助生殖治療項目納入基本醫保報銷范圍,并結合政策試運行情況,打通異地費用報銷渠道,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更多就醫選擇。今年1—9月,已為1.46萬人次報銷輔助生殖治療費用2914萬元,有效減輕有生育需求群體的醫療費用負擔。
其次,落實新生兒醫療保障,待遇無縫銜接全程護航。
為破解新生兒落戶前就醫報銷難題,保障新生兒就醫權益,青島市醫保部門大力推進“出生一件事”聯辦系統建設,會同有關部門整合出生醫學證明辦理、落戶登記、醫保參保登記及社會保障卡辦理等業務事項,支持新生兒憑出生醫學證明辦理醫保參保手續,由線下多地奔波轉變為線上“一站式”辦理,實現新生兒“零跑腿”參保。同時明確,新生兒自出生之日起6個月內辦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手續并繳費的,自出生之日起發生的醫療費即可納入報銷范圍,不受等待期約束,實現一出生就享有醫保,家長更安心。
考慮到新生兒群體醫療需求較高,青島市對該部分人群采取低檔繳費、高檔待遇的傾斜化報銷政策。在繳費標準方面,新生兒等少年兒童2026年度籌資標準為每人1215元,其中個人繳費415元、財政補助800元,財政補助標準全省最高。在報銷待遇方面,新生兒等少年兒童住院、門診慢特病的合規費用報銷比例比同檔成年居民提高5—25個百分點,一級、二級、三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分別達90%、85%、80%;大病保險補助比例比成年居民再提高5個百分點,超基本醫保封頂線部分可報銷85%、達到大病保險起付線后的范圍內個人負擔部分可報銷70%。基本醫保與大病保險合計年度最高保障額度達78萬元,有效緩解醫療費用負擔。
青島市結合新生兒群體自身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醫保待遇政策。充分發揮意外傷害保險安全防火墻作用。對于兒童因意外傷害產生的符合規定的門急診醫療費,超過100元的部分,報銷比例為90%,年度可最高支付3000元。妥善解決殘疾兒童康復醫療費保障問題。經評估具備康復適應指征的0—17周歲腦癱、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可到康復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納入醫療康復保障范圍。及時將國家醫保目錄中新增的兒童藥物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將國談藥品中治療兒童腫瘤、罕見病的高值藥品,優先納入“雙通道”管理,保障參保患兒能夠用上救命藥、享受醫保報銷待遇;指導商保公司優化完善定制型商?!扒賺ue?!崩碣r范圍,將部分醫保目錄外兒童罕見病用藥納入保障范圍,在基本醫保之外增添一份保障。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