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2日訊 九月的隴南成縣,空氣里還帶著山間的微涼,可連片的茭白種植基地里,卻滿是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9月22日,由青島市委網信辦主辦的2025青島網絡媒體、自媒體東西部協作采訪行活動走進甘肅隴南,網絡媒體和網絡大V一行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近距離感受山海相攜下,特色產業從生根發芽到蓬勃發展的強勁動能。
澇洼地變 “聚寶盆”
“選對種”很關鍵
“你看這水田里的茭白,剛割下來的,白嫩得很,快嘗嘗”,在成縣城關鎮北山村的茭白基地,村民舉著剛采收的茭白,熱情地邀請采訪團品嘗。
網絡媒體和網絡大V剛一進入茭白基地,就看到連片的茭白苗綠油油鋪到地頭,穿著防水服的農戶們彎腰收割,身后的收納筐很快堆成了小山——這場景,誰能想到兩年前這兒還是塊“種啥都愁”的澇洼地?
“從前這里種植玉米、小麥,因地勢低洼,水澇頻發,收成難以保障。”城關鎮副鎮長郭輝回憶道。自東西協作深入開展以來,成縣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700萬元,啟動“旱改水”治理項目,北山村330畝旱地搖身一變成了高標準水田,不僅配套建設灌溉渠道、排水系統還新增了機耕道路,為茭白種植奠定了堅實基礎。
更關鍵的是“選對了品種、找對了幫手”。今年3月,在青島城陽區的牽線搭橋下,當地成功引進企業,試種高品質茭白品種,大獲成功。據郭輝介紹,目前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茭白產業附加值大幅提升,畝產4000余斤、產值達到1萬元以上。
先找“痛點”,再送“甜點”,讓南方的茭白在西北落地生根,把“不會生金”的洼地變成“能生金”的水田,這背后正是青島對口支援的精準施策。
無獨有偶。找準定位、開拓市場的創新舉措在甘肅隴青兄弟啤酒有限公司精釀啤酒項目中再度得到印證。作為青島和隴南“東西部協作”的招商引資企業,公司總投資1500萬元,年生產特色風味精釀啤酒2000噸,年產值達到3000萬元。用公司負責人吳衍利的話來說,青隴一家親,要用東西協作的酒香,釀出產業合作的“好滋味”。
把“土根根”做成“國字號”
消費幫扶找出路
離開茭白基地,往店村鎮尹寨村走,甫一進入成縣鑫園中藥材合作社,網絡媒體和網絡大V們就被合作社內滿墻的榮譽證書和藥材樣品吸引。
桔梗變身醬菜、蒲公英化為養生茶、核桃衍生十余種口味……作為成縣唯一的國家級示范社,成縣鑫園中藥材合作社也是東西部協作消費幫扶農產品銷售重點經營主體,主要從事中藥材的種植加工銷售和種子繁育、農產品加工購銷、藥食同源系列產品開發及農業科技服務等業務。
“我們有大量的產品賣到了青島,特別是城陽區,作為對口協作區,城陽在拓展銷售渠道方面給予了我們很多幫扶,每年平均銷量突破千萬元。”甘肅鑫園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鐔仲峰介紹道。目前,鑫園中藥材、食用菌種植規模近6萬畝,輻射帶動9000多戶農戶,其中脫貧戶573戶。如今,投資1627萬元的店村鎮電商營銷中心拔地而起,72畝中藥材、食用菌試驗示范基地產銷兩旺,成縣特色農產品正搭乘互聯網快車,駛向鄉村振興的“高速路”。
從“只會種”到“會加工”“擴銷路”“賣得好”,東西協作助力下,“土根根”成了能換錢的寶。
花椒有了科技范兒
“鏈”出更多產業附加值
如果說茭白和藥材還有“農業”影子,利和萃取直接把農產品干成了“黑科技”。
花椒油、花椒香薰、花椒護膚品……在隴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貨架上,一顆花椒變幻多樣。
作為青島市與隴南市首個簽約、首個建成投產的東西協作重點項目,利和萃取創新運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萃取花椒等農產品精華,開發調味產品100余種,在生產鏈上創新升級產品特色,不斷提升產業附加值和市場空間,有效帶動了消費幫扶實現“端口前移”。
遙想當年,青島利和2018年完成了對隴南花椒原產地的深度考察,2019年3月在隴南開建隴南利和項目。時至今日,隴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實現產值1.64億元,不僅榮獲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甘肅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稱號,還成為了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花椒產業鏈鏈主企業,實現了“產地直銷+訂單式種植+產業鏈協同”三位一體的集群式發展,以產業為基礎帶動了數萬農戶增收。
把“初加工”直接拉升到“高精萃取”,用工業思維給農業加“杠桿”,一粒花椒撬動億元產值,順帶還能把“隴南味道”裝瓶出口。東西部協作不是簡單的“輸血”,而是幫著當地“造血”——讓好產品能種出來、加工好、賣出去,讓農戶能掙到錢、學到本事,這才是把特色農產品做成“大文章”的關鍵。
一個個協作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僅為成縣培育了特色產業集群,更搭建起兩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橋梁,為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寫下了生動注腳。(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鳳一)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