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商業生態聯盟(BEA)、海爾集團、加里·哈默管理實驗室(MLab)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人單合一模式引領論壇暨第二屆零距離卓越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
第九屆人單合一模式引領論壇暨第二屆零距離卓越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
本屆論壇以“組織智能:構建AI時代的智能交互生態”為主題,吸引了全球400多位專家學者、跨國企業代表等現場參會。瑞士IMD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管理創新教授馬克·格瑞文、Thinkers50首席執行官米科·萊斯凱拉擔任本屆論壇主持人,瑞士IMD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創新管理學榮譽教授比爾·菲舍爾、彼得·德魯克歐洲學會會長理查德·斯特勞布等全球管理界專家現場探討了AI時代組織智能的新未來。
海爾創始人、海爾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以《人單合一:商業模式的新啟蒙》為主題,提出了對人單合一模式下組織創新的期待,正如2000多年前莊子在《養生主》中留下的哲思:“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當企業蛻變為生態,每個人都是自主創客,便不再是被動的“工具人”與“燃料”,而是主動創造的“火種”。
20年持續進化:始終引領時代的管理模式
2005年,海爾創始人、海爾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首次提出人單合一模式,經過20年的演進已經成為跨越商業周期的管理范式。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在論壇開幕致辭中指出,人單合一模式經歷了孕育期、萌芽破土期、扎根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四個階段。在孕育期,海爾培育“人的價值最大化”基因,早在創業之初,“企業即人”“賽馬不相馬”“員工是源頭活水”“人的價值最大化”等理念在海爾便已確立;為克服金字塔上升的“大企業病”,2005年,人單合一從萌芽破土而出,追求“人的價值最大化”成為海爾的管理哲學;在扎根生長期,海爾以十年時間推進人單合一在各業務版塊的試點、總結、凝練、復制推廣,顛覆傳統金字塔結構,去掉1.2萬多名中間管理層,徹底打破科層制。
經過近20年的實踐和沉淀,人單合一開始開花結果,自組織、自主人、自進化已成為體系,去金字塔結構的鏈群合約、回歸三權的增值分享、零邊界生態的自糾錯機制推動人單合一進入新的時期——生態創業、生生不息階段。
張瑞敏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只有人的自我啟蒙,才是商業模式自我進化的動力。他將海爾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總結為三次“砸”、三次“創零”:第一次是1985年,砸冰箱、創零缺陷品牌;第二次是2005年,砸科層制、創零距離組織;第三次又間隔二十年,砸標簽、創零邊界生態。
海爾創始人、海爾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以《人單合一:商業模式的新啟蒙》為主題,提出了對人單合一模式下組織創新的期待。
人單合一的本質是以人的價值最大化為中心,通過機制設計讓每個人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在不斷追問中實現模式的自進化。這三次“砸”,每一次都是對舊模式的徹底揚棄,三次“創零”,則是對新范式的堅定建構,它們共同勾勒出人單合一持續進化的主線。
張瑞敏在演講中再次引用管理史學家斯圖爾特·克雷納在《管理百年》中的觀點:管理上沒有最終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問。人單合一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進程。它不僅在二十年間完成了從1.0到2.0的迭代,更指向未來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持續融合與引領。
二十年間,從消費互聯網風起,到人工智能云涌,人單合一持續進化,實現了從1.0到2.0的躍遷:在人單合一1.0階段,“零距離”打破了企業內部的科層制壁壘,通過增值分享,彰顯每個人的創新價值;進入2.0階段,人單合一邁向“零邊界”,通過智能交互生態彰顯生態相關各方的創新價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德蒙·費爾普斯評價,人單合一模式破解物聯網時代管理難題,開拓屬于物聯網時代的管理模式。
人單合一的本質是以人的價值最大化為中心,通過機制設計讓每個人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在不斷追問中實現模式的自進化。
全球高度認可:改變全球商業的管理范式
本屆論壇匯聚了全球頂尖學者、企業家及生態方代表,共同探討未來組織的形態與動力,他們一致認為在當前的全球產業形勢下,人單合一的價值性和引領性日益凸顯,因為它滿足了所有人的基本需求,那就是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每個人都渴望實現自身的價值,人單合一恰恰提供了一個基礎的土壤。
這種價值與認可在海爾海外并購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海爾在跨國并購時,并沒有大量派駐管理人員,而是通過輸出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實現業務的整合。事實印證了這一模式的有效性:日本三洋被海爾收購后推行人單合一模式,當年即實現扭虧為盈;新西蘭斐雪派克、意大利Candy在采用該模式后,市場份額及經營績效大幅提升;美國開利商用冷柜并入海爾一年后便實現盈利;通用家電復制人單合一模式,5年多時間里實現收入翻番,2023年躍升規模全美第一大家電公司。
進入新時代,全球管理學界都在找尋一種能夠有效對抗“大企業病”、提升組織活力的新管理范式,全球產業界和學術界都在探索與研究。人單合一的快速迭代與創新則為他們提供了靈感,全球頂尖商學院紛紛將人單合一納入經典教學案例,全球TOP10商學院中9家引入海爾案例,其中哈佛商學院收錄35個,海爾成為進入哈佛商學院案例庫最多的中國企業。
不僅是在全球管理學界,如今人單合一已經從一個管理創新的范式上升為企業管理的全球標準。2025年3月,人單合一硅谷研究中心主任安妮卡·斯泰貝以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及智能交互生態實踐為基礎撰寫的ISO 56012《創新管理-創新生態系統管理-指南》提案,以98%高票通過,成為ISO首次以中國原創管理模式為基礎發起制定的國際管理標準,標志著人單合一成為全球認可的創新范式。
在本屆論壇上,彼得·德魯克歐洲學會會長理查德·斯特勞布授予張瑞敏“終身榮譽會士”稱號,以表彰其在全球管理創新領域的開創性貢獻。正如管理大師加里·哈默所言,“世界正在不斷變化,現在比以往更需要充滿活力、富有動能的組織,海爾是世界上最具變革性的組織之一,我們都希望看到這樣的組織涌現,滿足用戶利益相關方及員工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本屆論壇上,彼得·德魯克歐洲學會會長理查德·斯特勞布授予張瑞敏“終身榮譽會士”稱號。
跨行業跨領域應用:全球通用的管理新哲學
本屆論壇舉行了第二屆零距離卓越獎頒獎典禮,吸引了來自六大洲28個國家及地區、涵蓋15個行業的95家組織參與,較去年增長近36%,其中不乏德國拜耳集團、德國零重力實驗室、西班牙印達羅航空等大規模跨國企業和前沿創新機構,最終41個組織脫穎而出。
以拜耳集團為例,這家擁有160余年歷史的歐洲領先的生命科學企業,近年來其面臨著業績虧損與組織臃腫的困境,2023年引入人單合一模式的理念,構建了以“動態共享所有權”(DSO)為核心的新運營模式,以分布式決策、用戶零距離與團隊賦能重塑組織架構。截至2025年年中,已在全球一半業務中推行,組建超100個先鋒團隊,推動審批流程大幅精簡、響應速度顯著提升,并力爭實現20億歐元成本節約,逐步扭轉經營效率與創新動能。
零重力實驗室由漢莎集團于2015年創立,致力于通過數據工程、分析和機器學習提升航空業務效能。該實驗室突破傳統層級限制,引入基于“合弄制”的自主管理模式,以專業“圈子”取代部門,實行同意制決策和賦能型領導。團隊在多個項目中取得實質性成果,例如為漢莎航空餐飲實現食物減廢的量化改進,有效賦能人才自主決策與持續成長。
如今,人單合一模式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強大的創新張力,吸引著社會各界關注與學習。全球已自發成立15個人單合一模式研究中心,75個國家和地區的41萬余家企業在學習人單合一模式,其中有8.2萬家已成功復制,他們成為人單合一模式跨領域強大適配性與創新推動力的生動體現。
在論壇現場,海爾集團智慧住居、大健康、數字經濟三大產業生態也分享了人單合一2.0的最新實踐成果。
在智慧住居生態,海爾智家構建了全球領先的智慧家庭生態平臺。這背后支撐的是其自主研發的智慧家庭智能交互引擎,能通過Uhome大模型驅動全球超級智能體,一端連接需求,和用戶交互;另一端聚合生態,實現快速響應。以Leader懶人三筒洗衣機為例,經過8000多萬次交互,上市7天預約8.8萬臺,目前已交付近20萬臺,并衍生出多品類、跨區域的“懶人洗家族”。
在大健康產業生態,盈康一生以人單合一重塑復雜的醫療健康領域。聚焦生命科學,盈康一生與廣州實驗室共創全球首個呼吸系統的百萬隊列全自動化樣板庫,實現-80℃單次入庫4800份樣本等行業引領,并聯合共創2款全球首創產品、2項國家標準和3項行業標準;在醫療服務領域,盈康一生下屬醫院聯合器械企業、國家醫學創新中心、AI技術創新公司多方開展腦機接口治療帕金森臨床應用,使患者跨省就醫率達83%。
在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卡奧斯打造用戶全流程參與的工業互聯網新生態,以用戶為中心,連接各行各業企業、軟硬件資源方、開發者以及內部鏈群,形成零邊界的價值網絡。目前,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鏈接90萬家企業,覆蓋20大行業,匯聚30多萬個開發者,連接5000多家生態伙伴,推動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綠色化發展。
論壇還成立了“零距離卓越聯盟”,旨在匯聚全球領先的創新實踐組織,促進跨行業、跨地區的經驗共享與資源協同。
論壇還成立了“零距離卓越聯盟”,旨在匯聚全球領先的創新實踐組織,促進跨行業、跨地區的經驗共享與資源協同,進一步推動人單合一模式的全球化應用與創新迭代。
人單合一20年的探索,不僅是一次管理革命,更是一場關于組織生命力的進化。它始終以“人的價值最大化”為內核,持續激活個體創造力、重構生態價值網絡、推動組織向無界生態演進。周云杰表示,種下人單合一種子最好的時間是20年前,其次便是現在!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尹為鑒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