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0日,一個叫作“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以下簡稱“人單合一”)的新名詞,誕生在位于青島的海爾。彼時,外界只把人單合一當作海爾的專屬詞匯。
2025年9月19日,第九屆人單合一模式引領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時,人單合一已經創立20周年,它走出了海爾和中國,在全球8.2萬余家企業復制推廣。
20年很長,海爾在探索的路上代代更迭,人來人往,企業舊貌換新顏;20年很短,海爾創新變革的初心始終如一,人單合一的本質從未改變。
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
人單合一的本質是什么?
論壇現場,海爾創始人、海爾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在題為《人單合一:商業模式的新啟蒙》演講開始時就指出,所謂“新啟蒙”,是“以人為本”,是人的價值的增值。“以人為本”的新啟蒙,就是商業模式新啟蒙的驅動力。
“人”,就是人單合一的本質,也是出發點。
仍記得2018年,在第二屆人單合一模式引領論壇現場,張瑞敏指著自己的領帶說:“我今天特意戴了這條領帶,上面寫滿了方程式,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來解方程式。”
張瑞敏需要求解的有很多,但“如何發揮人的價值”一定是必答題。
從“人單合一”的字面意思看,“人”和“訂單”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員工直面用戶,用需求驅動企業發展。
讓用戶需求成為驅動力,對任何企業而言,都不難理解,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做到。而人單合一給出的答案就是讓員工轉型創客,與用戶零距離交互。
由人單合一開啟的“人人創客”時代,是海爾近20年來極具顛覆性的舉措之一。顛覆到什么程度?可以認為是在很短時間內讓海爾人走向市場,不再遵循于“科層制”的循規蹈矩和層層傳達,而是化作無數的創業小微,直面機遇和挑戰。
創業是艱難的,但可以孵化出真正的創業家。記者記得2014年的一個下午,雷神科技創始人路凱林與他的初創團隊,在青島一間不大的咖啡館里,向現場專家介紹誕生于全網3萬條差評的初代“雷神游戲筆記本”。那時“說三句話擦兩次汗”的他們不會想到,11年后,雷神科技已是海爾生態中頗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他們自己也成為海爾“人人都是CEO”最真實的寫照。
張瑞敏將雷神科技這類創業公司視為從海爾中誕生的無數“小船”,“路凱林們”是這千萬條小船的船長,他們有各自的航線,奔向差異化的未來。張瑞敏說,他希望海爾變成很多“哥倫布”式的小船,每條船都在探險,每條船都找到新的大陸。
把目光投向時代,會發現人單合一更具魅力。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更大程度上解放了人,讓人們在享受高品質生活的同時,也更有條件去創造新的價值。這恰恰與人單合一的精神內核相似:成為自主人,創造新價值。可以說,經過了20年的探索和沉淀,從互聯網時代到人工智能時代,人單合一模式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20年前提出的模式與20年后的時代特質高度契合,這種奇妙的“巧合”也說明,釋放“人”的價值是時代所趨,人單合一是踏著時代前行。
在生態中誕生生態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在現場介紹人單合一模式發展歷程時表示,人單合一的1.0強調“零距離”,2.0則在探索“零邊界”。
如果把人單合一發展的20年分成前后兩個10年,在前一個10年,人單合一將組織結構打散,讓海爾人直面需求,持續與外部交互,孕育了開放的生態平臺;后一個10年,人單合一立足生態系統,進一步沖破企業的圍墻,在共創共贏中演變出新的發展形態。
兩個10年見證了海爾從零距離到零邊界的轉型,也讓人單合一從顛覆個體轉向顛覆企業形態。
記者采訪海爾已有13年,親歷了人單合一的第二個10年,對于海爾顛覆企業形態這件事印象深刻。2015年,在海爾沈陽冰箱互聯工廠內,一排排機械手臂高效運轉,曾經的一線工人轉型為工程師,通過數控大屏調度生產。沈陽工廠是海爾投產的第一個互聯工廠,也是海爾探索物聯網模式的重要實踐,更重要的是,在互聯工廠的基礎上,海爾孵化出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其數字經濟賽道的新引擎。
卡奧斯COSMOPlat之外,成立于2005年的海爾生物醫療也具有代表性。2019年,在海爾生物醫療登陸科創板前夕,其創始人劉占杰告訴記者:“當年我就是被人單合一的理念吸引而來,如今終于讓自己的研究成果在這里開花結果。”與人單合一同齡的海爾生物醫療開啟了海爾對大健康領域的探索進程,在此基礎上,海爾孵化出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深耕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技三大領域。
作為生態新物種的卡奧斯COSMOPlat和盈康一生,也在發揮著生態之力。品牌價值超過千億的卡奧斯COSMOPlat,已經連接了90萬家企業,覆蓋20個行業、30萬開發者、5000家軟硬件生態,見證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之路。盈康一生則通過打造海醫匯平臺,鏈接全國30多家頂尖醫療和科研機構、100多位全球知名院士專家,在高端儀器、心腦健康、罕見病技術等方面持續攻關。
這正是人單合一所追求的零邊界:所有攸關方聯合起來共同創造價值,在大生態中誕生出新的生態體系,繼而生生不息。
如今的海爾,以海爾智家為代表的智慧住居探索不僅筑牢著海爾家電產業優勢,也在探索智慧家庭的新發展空間,卡奧斯COSMOPlat與盈康一生則分別在數字經濟和大健康產業賽道釋放活力。此外,孵化出14家上市公司的海創匯,創新全球首個場景品牌的三翼鳥,創業3年實現規模翻番增長的海爾新能源……這些業態都已跳出了家電制造,成為海爾的新標簽。
顛覆企業形態的人單合一,是海爾掄起的又一個“大錘”,它讓海爾轉型為生態,“砸”出了全球首個物聯網生態品牌。
共同體大家庭
本屆論壇現場,ISO(國際標準化組織)首次以中國原創管理模式為基礎,發起制定管理領域的國際標準,將人單合一2.0原則推廣復制。這是從國際標準的層面印證,人單合一適用于全球。
從青島走向全球,全球學者自發成立了15個人單合一研究中心,該模式復制到8.2萬余家企業,但回首這20年,它的全球化歷程充滿挑戰。一方面,全球管理學界習慣將西方管理學理論奉為經典,相當一段時間里,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杰克·韋爾奇的“六西格瑪”理論被當作“教科書”;另一方面,人單合一打破企業組織、讓員工成為自主人的探索太過于顛覆,對已經習慣“科層制”管理的西方企業而言,這是一場自下而上的顛覆,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勇氣進行這場變革。
張瑞敏在現場表示,西方的一位專家一度認為人單合一不可能成功,因為它的顛覆性太大,要解放“人性”,讓每一個人成為自主人,對企業而言是觸及根本。這也恰好是西方管理學界對人單合一最初的看法。
從結果上看,如今海爾的全球營收額已超4000億元,而且將人單合一模式成功復制到了全球。2011年,海爾并購日本三洋,使三洋當年扭虧為盈;2016年并購美國通用家電(GE Appliances),5年多時間里實現收入翻番,通用家電于2023年躍升規模全美第一;2019年,并購Candy,推動其躍居歐洲第三大家用電器制造商……
海爾的人單合一為什么具備普適性?正在于其零距離與零邊界的思維。2016年美國通用家電被海爾并購后,其員工曾問張瑞敏:“你要怎么領導我們?”張瑞敏給出的回答非常清晰:“我既不是你的上級,也不是你的領導,我只是你的股東。我們的領導是同一個人,就是用戶。”
這種零距離的用戶思維,是人單合一走向全球的前置條件,就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所言,“企業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就是創造顧客”,所有企業的目標本質上都是為用戶提供最佳體驗。
關于零邊界思維,本屆論壇“零距離卓越|組織榜 轉型翹楚獎”獲獎企業、意大利VAR集團的負責人在現場頗為動情地表示,探索人單合一的道路并不容易,但因為有一個共同體大家庭,各方在其中彼此賦能,企業的探索之路才能堅定走下去。
共同體大家庭,是VAR集團對零邊界的具象化認知,也正因為人單合一塑造出一個開放的生態圈,才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全球資源來到這里共創共贏。
走過20年,從個體到生態,從海爾到全球,人單合一有顛覆也有堅守。只要時代向前,人單合一就會顛覆舊的規則,擁抱新生;只要“人”一直在,它就會堅守“人的價值最大化”,持續書寫自主人的故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尹為鑒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