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普月,以此為契機,青島市在應急安全教育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實景化、互動性強的應急安全培訓,普及安全應急知識和技能。近日,山東海麗應急安全培訓中心師資團隊先后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第四初級中學、宏德學校、團結路實驗學校、第二實驗初級中學、第三實驗小學等學校的學生,開展沉浸式避震與消防應急技能培訓課。
應急避震能力是每一位學生都應掌握的生存技能,對于人員密集、疏散挑戰大的校園環境而言尤為關鍵。海麗應急團隊緊貼校園實際,將避震逃生作為學生安全應急體驗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培訓過程中,安全導師首先結合真實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地震成因、地震波特性及其災害影響,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地震認知。隨后,借助地震模擬平臺,現場模擬不同震級的震動效果,引導學生迅速、規范地做出反應——“伏地、遮擋、手抓牢”這一口訣深入腦海,轉化為本能動作。通過“講解-模擬-實操”深度融合的方式,學生不僅鞏固了知識,更切實提升了在突發地震中的自救能力。
消防技能實操體驗同樣精彩紛呈。培訓模擬火災發生時,“煙霧通道”瞬間被白色濃煙籠罩,能見度不足1米。在安全導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快速彎腰低姿、捂住口鼻,安全從“火場”撤離至安全區域。“提、拔、握、壓——記住這四個字,就能正確使用滅火器!”在模擬滅火體驗區,同學們興奮地表示,“通過切身體驗,對消防安全有了更新的認識”。培訓現場,許多教師也反饋,這種“體驗式、沉浸式”的安全教育遠比傳統講解更令人印象深刻,真正實現了“教者有心、學者有意”。
海麗應急安全培訓中心負責人表示,以全國科普月為契機,開展實景化、互動性強的應急安全培訓,是推動科普教育從“知識灌輸”走向“能力養成”的重要實踐。培訓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的實戰能力,也為構建平安校園、筑牢生命防線提供了有力保障。與此同時,通過沉浸式、趣味性的科普方式,進一步激發了青少年對安全知識的興趣和對科學普及的認同,真正實現“科普即教育,安全即生活”的育人理念。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