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岔鎮膠州大白菜研究所的育種實驗室,晨霧中,身著工裝的工作人員王寶敏正手持移液器,將提取的DNA樣本注入基因測序儀?!拔覀儼l現了控制纖維細膩度的關鍵基因,這項發現即將申請發明專利。”她身后的種質資源庫里,120份珍貴樣本在低溫中沉睡,其中唐代“貢品白菜”的后代依然煥發著生機,這片承載千年農耕記憶的土地,正以知識產權為筆,書寫著一棵白菜的現代化轉型史詩。
“‘膠白7號’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后,畝均預計可以增產300公斤,附近合作社已經有提前來打聽訂購的了?!毖芯克L荊世新撫摸著一株新品種介紹道,過去拼力氣,現在靠專利,白菜真的成了“金疙瘩”。這座占地120畝的科研堡壘,墻上懸掛的12項專利證書與玻璃溫室里的組培苗相映成趣。
為了確保膠州大白菜的品質,膠州市成立膠州市大白菜協會,作為“膠州大白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持有人,對白菜種植和管理進行了規范?!罢谀z州大白菜必須產自經商標持有人認證的生產基地,并設定了嚴格的基地準入條件,由符合條件的基地提出書面申請,協會組織專家現場考察,對基地的土壤、水質、大氣和周邊環境等基本要素檢測合格后,方能通過認證,目前已認定基地82家,面積7013畝?!蹦z州市大白菜協會秘書長張萬慧指著獲得外觀設計專利的包裝盒說,“我們給每棵白菜裝上‘數字鎧甲’。這套融合地理標志商標、著作權登記和防偽技術的追溯體系,讓冒牌貨無所遁形?!?/p>
里岔鎮的田間學校最近辦了場特殊講座——知識產權事務所律師帶著商標注冊證書走進大棚。“以前覺得專利、商標都是城里人的事,現在知道冒用地理標志要負法律責任。”種植戶賀炳強展示著手機里的電子商標使用許可說道,“我們合作社40戶都簽了《品牌共護協議》,誰砸膠州大白菜的招牌,大伙兒都不答應?!?/p>
維權意識的提高源自2023年的一個案件。膠州市一家種子店未經授權,擅自在其店內銷售的白菜種子外包裝上使用“膠州大白菜”字樣,涉嫌侵犯其享有的“膠州大白菜”商標權,幾包小小的假劣種子,導致多個菜農數畝菜田生產出的白菜品質下降,產量減少。膠州市市場監管局、膠州市人民法院通過“行政調解+司法確認”的模式妥善處理了涉“膠州大白菜”的“套牌種子”案件?!暗鹊叫⊙r節收白菜的時候,我們包裝箱都有NFC防偽芯片,物流車裝北斗定位,假貨根本混不進來。”賀炳強說。
據膠州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局長閻鳳強介紹,每棵膠州大白菜除了被包裹上透明的包裝袋外,還會貼上追溯碼,掃碼就能看到這棵白菜的生產基地、基地情況、產品質量檢測等信息。目前經核準使用“膠州大白菜”注冊商標及國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用標單位已有53家,用標數量位居山東省前列。
“過去散戶種植品質參差,現在認證基地統一執行36項標準。”在鋪集鎮青島膠河源農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成敏輕點手機,在青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監控著膠州大白菜的生長?!皩崟r錄入大白菜生產過程中澆水、施肥、除蟲、用藥種類等田間管理信息,等收獲時通常一畝白菜地能夠產出1000多棵符合標準的膠州大白菜,一棵白菜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之前的標準重量是兩棵8kg,如今這些年白菜越長越大,都放不進包裝箱里了,現在兩棵重量11kg左右?!备叱擅粽f道。
根據膠州市數據統計顯示,膠州大白菜常年種植面積達6萬畝,產量37萬噸左右,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設有“膠州大白菜”銷售商,產品遠銷到美國、日本、韓國、歐盟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全行業年產值近15億元,成為本地農民奔富共富的“金招牌”。
從《膠澳志》記載的皇家貢品,到如今掃碼可溯的科技農產品,這片土地上的耕耘者用知識產權重新定義傳統。當古老農耕智慧與現代產權制度深度融合,膠河兩岸的綠色傳奇,正翻開嶄新的篇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王雪妍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