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青島福樂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樂維”)的園區,忙碌的氣氛撲面而來。廠房內,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正在對機械設備進行最后的調試和檢測,確保每一臺設備都能達到最優性能;檢測完畢的機械設備則包上了塑料膜準備“上車”。福樂維董事長張瑩瑩告訴記者,這些設備即將發往海外,多年來,企業的產品遠銷中亞、拉美和非洲等地區,是膠州當地塑料機械產業的“中堅力量”。
提及青島膠州市的產業,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其享譽全球的帽子和假發產品,以及作為全國鋼結構基地的重要地位。然而,膠州的產業版圖遠不止于此,當地的塑料機械企業憑借青島的外貿和制造優勢,成功邁向全球市場。
青島福樂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內,工人們正在對機械設備進行最后的調試和檢測。
傳統制造業的堅守與挑戰
塑料,這種誕生于1903年的高分子材料因其優異的耐用性和可塑性,如今在人們生活中早已必不可少。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4年全國塑料制品行業匯總統計企業完成產量達到7707.6萬噸,同比增長2.9%。
膠州作為中國塑料制品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塑料產業鏈。當地匯聚了超千家塑料制品相關企業,覆蓋了從塑料原料、塑料機械、塑料制品及塑料加工等多個細分領域。
“膠州塑料機械企業有150多家,生產出來的設備可以制造PVC管材、波紋管等,廣泛應用于建筑、家電領域。”張瑩瑩告訴記者。
但近年來國內房地產市場增長放緩,對PVC管材等產品需求下滑,導致膠州塑料機械企業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觸頂”。與此同時,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塑料機械正不斷加大在人才和技術方面的投入,進行產品升級,使得這些地區的競爭力日益增強。
以江蘇張家港的塑料機械產業為例,據張瑩瑩觀察,以往張家港與膠州的產品層次差異不大,客戶在采購時會對兩地的設備進行考察和比價。但現在張家港憑借技術和人才優勢,產品性能和質量大幅提升,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更能贏得客戶青睞。
隨著產品力的增強,張家港塑料機械企業的設備銷量和單價均有所提升,逐漸形成了“馬太效應”。相比之下,膠州的塑料機械產業“落了下風”,面臨著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當我們對比張家港與其他一些地區時,會發現膠州的塑料機械行業缺少龍頭企業的引領,本地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張瑩瑩說,本地企業中,年營業額達5000萬元的企業寥寥無幾,多數企業的年營業額在600萬元至1000萬元之間。
面對國內增長瓶頸與“強敵環伺”,膠州的塑料機械企業亟須探索升級與拓展之路。
膠州塑料機械企業有150多家,生產出來的設備可以制造PVC管材、波紋管等,廣泛應用于建筑、家電領域。
傳統行業招人比賣機器都難?
在塑料機械行業內一眾大齡企業家中,作為“80后”女企業家的張瑩瑩屬于“一枝獨秀”。
行業人才斷層問題凸顯,新鮮血液匱乏成為普遍難題。
一方面,相較于人工智能、金融等熱門行業,塑料機械這一傳統制造業因薪酬普遍不高,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有限,更難吸引985、211等名校精英的加入。
另一方面,從地理位置和生活條件來看,相較于青島主城區,膠州位置較為偏遠,對年輕人的吸引力相對不足。
根據2023年的數據,青島市作為山東省經濟中心,其薪資水平在省內處于較高位置。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為8.5萬元/年,城鎮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則約為5.8萬元/年。
在膠州的塑料機械企業中,員工主要由本地人組成。
“我開出6000元底薪加包住宿,都招不到一個俄語專業學生。”為了開拓俄羅斯市場,張瑩瑩廣發招聘啟事,甚至親自前往東北地區招聘外貿人員。然而,迄今為止,她仍未找到合適人選。在她看來,找到一名合適的員工比賣設備還難。
為了留住年輕人才,張瑩瑩費盡心思。她在膠州市繁華地段租下了一間一百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并斥資20余萬元精心裝修。在她看來,一個“能發上朋友圈”的辦公室,是留住年輕人的基礎之一,也是公司發展積極向上的良好證明。
“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畫餅’,他們喜歡明確的獎勵機制。”張瑩瑩不僅對辦公環境進行了改善,還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如設立績效獎金、定期組織培訓等。如今,她組建了一個由“00后”組成的年輕業務團隊,張瑩瑩看重的是他們的活力和創新精神,這個團隊也為福樂維開拓海外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
盡管如此,她仍然面臨著人才短缺的挑戰,特別是研發人才方面。
多年來,福樂維的產品遠銷中亞、拉美和非洲等地區,是膠州當地塑料機械產業的“中堅力量”。
企業就是要走出去
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TikTok等平臺,全球的消費者“動動手指”,便可以買到青島的紡織產品、假睫毛、假發以及機械設備等產品。
“中國工廠能夠生產出質量優良且價格低廉的產品,憑借完善的供應鏈和強大的生產配套能力,在成本和價格上具有顯著競爭力。”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這種競爭力使得中國企業在與全球其他競爭對手的比拼中,能夠以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吸引海外消費者。
同時,中國電商平臺通過技術創新與服務優化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例如,通過推出全托管服務,顯著降低了跨境電商的進入壁壘,從而吸引了更多中小企業投身跨境電商的大潮。
電商應用領域同樣見證了塑料機械行業的積極探索與嘗試。阿里巴巴國際站成為福樂維等大多數同行企業的首選平臺,通過線上展示和交易,平臺上中國供應商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買家的交易額持續增長,占平臺總交易額的40%以上。
新能源、建材、鐵路運輸設備、鋼鐵、塑料等品類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的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300%,并創歷史新高。
張瑩瑩分享道:“我們一年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的成交額約為1500萬人民幣,宣傳推廣投入在五六十萬左右,效果還是相當可觀的。”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福樂維的產品成為該品類的前三。
此外,企業還通過短視頻平臺進行產品推廣。張瑩瑩的年輕團隊在YouTube、TikTok等視頻平臺上發布的產品視頻,點擊量頻頻突破百萬大關。最近,他們在YouTube上的一條視頻瀏覽量甚至超過300萬次,為福樂維帶來了更多的潛在客戶。
阿爾及利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已成為企業海外拓展的重點陣地。
張瑩瑩告訴記者:“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設有辦事處,團隊由當地人組成,他們熟悉本地市場,能夠更好地服務客戶。”
中亞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亞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需求顯著增加,張瑩瑩告訴記者:“我們在中亞市場的銷售情況良好,尤其是在烏茲別克斯坦,我們的設備在當地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好評。”
非洲市場則是另一個亮點。盧旺達等國家對塑料制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和價格競爭力,在當地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張瑩瑩自豪地說:“在盧旺達,我們的設備占據了重要市場份額。”
2024年,福樂維營收5100多萬元,其中,跨境電商出口額達3000萬元。
未來,福樂維將繼續堅持“走出去”的戰略,不斷開拓新的海外市場,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通過積極地走出去參與全球市場競爭,膠州塑料機械企業正踏上一條必經的“升級之路”,從而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這條突圍之路不僅考驗著傳統制造業的韌性,也映射出中國中小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積極嘗試。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王振麟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