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來,青島市累計引進各類人才約60萬人,其中引進博士、正高等高端人才達到6770人,技能人才總量達到24萬人,比2012年底增加8萬人。
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從歐美等發達國家高等學府學成歸來的近4萬名海歸紛紛筑巢青島,在這片蔚藍色的海岸構建起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的“棲息地”。此外,青島每年約有8000名外國人才在青工作,外國專家中有12人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42人榮獲山東省政府“齊魯友誼獎”,3人榮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5家高校入選國家“111”引智計劃,15人受聘為“青島市政府特聘專家”。“石墨烯之父”、諾貝爾獎得主安德烈·海姆教授落戶萊西,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落戶青島大學……青島市連續8次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是什么魅力吸引著諾貝爾獎得主頻頻光顧?是什么魔力呼喚國際行業頂尖專家駐足流連?又是什么力量驅使著海歸棲枝青春之島?
讓我們透過中國“藍洽會”這一引進國際高端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平臺,探究青島市建設國際大都市凝聚“海歸力量”的真諦。
產業發展吸引海歸
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有316.3萬名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留學生人數63.2%。
彈指一揮間,滄海變桑田。
放眼遠望,新時代的中國正掀起新一輪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
在這場改革大潮中,位于黃海之濱的青島正扮演著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城市的引領角色,堅持世界眼光、國際視野、全球胸襟,樹立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追求,不斷優化吸引外籍人才的環境,努力加快招才引智步伐,朝著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的方向和目標邁進。
青島市堅持創新驅動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崛起了以中車四方、特銳德、紅領、明月海藻、軟控為代表的“新五朵金花”,帶動了以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技等產業人才的集聚發展,實現了產業發展與人才發展的相互促進和共融共贏。
青島立足“三中心一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國內重要的區域性服務中心、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由此衍生出一大批人才創新創業平臺。其中,青島市堅持藍色引領,大力實施“海洋+”戰略,以藍谷、西海岸新區、青島高新區“一谷兩區”等重點功能區為主陣地,深入推進重點功能區建設,創新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將其打造成人才改革的示范區,滾動推進14個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和140個藍色產業重點項目建設,支撐藍色產業人才隊伍迅速發展;青島不斷加強高端創新資源集聚,持續引進了“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和國際系”高端研發機構。此外,青島市重點推進“四個十”建設,即建設高速列車、智能制造、虛擬現實等支撐產業的十大科技創新中心;布局腦科學、量子信息、無人技術等面向未來的十大科技創新中心;搭建國家海洋技術轉移、新型孵化服務、知識產權等十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實施創新資源集聚、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創新人才引進等十大科技創新工程。這些都為海外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搭建平臺引育海歸
“我們此次正是通過藍洽會,與青島西海岸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約成立中日現代農業研究院,”中國留日同學總會副秘書長劉恩璽表示,該項目主要是為了精準幫扶當地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人才和技術上的合作對接,打造產學研結合的高新技術平臺。
中國青島藍色經濟國際人才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是青島市委、市政府以“融合國際人才智力、促進藍色經濟發展”為目標搭建的引進國際高端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平臺,始辦于2001年,經過18年的培育、實踐,已經成為中國北方集聚海內外人才智力和技術交流合作的知名平臺,形成了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海內外人才關注青島經濟社會發展,了解青島人才科技需求、產業發展方向的重要窗口。連續舉辦18屆中國青島藍色經濟國際人才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2015年以來直接吸引1000余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青洽談對接,正式簽約項目465個。一大批處于國內乃至國際領先地位的先進技術、高端項目落戶青島,極大豐富了青島的創新供給。
為進一步拓寬青島海外引才引智的渠道,引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緊缺、急需、高端的海外人才,青島市還將引才“陣地”拓展至海外,相繼在美、英、法、德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0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工作站現已覆蓋紐約、洛杉磯、法蘭克福、倫敦等海外高層次人才聚集的知名城市。同時,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外國專家局牽頭組織了一系列海外人才推介招聘活動,引進了一大批海外高層次專家和人才。
營造環境激發海歸
2019年5月20日,山東省首家博士后雙創平臺——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正式開園,不僅為初創期博士后項目提供孵化空間,也為成熟期博士后項目提供了產業加速空間。預計到2021年,海內外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入駐項目將不少于200個。
作為集聚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密度最高的單體孵化器,青島市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集聚了來自世界名牌高校的優秀海歸人才,形成了以博士生、碩士生為研發技術骨干的創業人才聚集高地,在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農業科技等方面不斷取得科技創新和產業突破。
青島市突出“高精尖缺”集聚,盯住海內外知名院士、諾獎得主,投資建設了青島國際院士港、院士智谷等頂尖人才發展平臺。同時,建設運營各類孵化器1215萬平米,包括41家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累計扶持企業249家,承載各類人才50多萬。
此外,青島市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助力人才發展,先后設立13個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池、開發“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產品、設立藍海股權“人才板”、成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打造全鏈條的科技股權投融資體系,為430家次科技型企業提供20.48億元資金支持。
暖心服務留住海歸
2019年,青島市人社局協同市公安局、市委機構編委辦、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青島海關等16個職能部門(單位)就高層次人才服務所涉及的出入境與居留、戶籍、交通、子女入學、醫療保健、文化旅游、體育健身、稅務海關、金融等服務事項,編制《青島市高層次人才服務指南》宣傳冊和電子服務指南。指南涵蓋了15大類37個具體服務事項的市級主管部門及其承辦處室(單位)、聯系電話、辦理程序和所需材料等,服務內容更加豐富、辦理流程更加簡化、服務標準更加統一、責任單位和承辦人更加明確,確保服務事項落地落細。
為了給海外高層次人才提供暖心服務,青島市人社局成立“青島市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協調小組”,設立青島市高層次人才服務專窗,完善高層次人才服務相關業務部門協調機制,統籌推進事項落實。截至目前,青島市已累計為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辦理“青島市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741張,山東惠才卡135張,辦理服務事項400余項。
“孩子隨遷后能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優先安排到公立小學就讀,這是我最關注的服務綠卡內容。除此之外,我們在稅務、就醫預約診療、交通出行等方面享受綠色通道,還能申請購買、租住人才公寓……這張服務綠卡幾乎涵蓋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真的是含金量十足!”來到北航青島研究院工作的溫良恭博士感慨地說。
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過去5年,60萬名海內外人才創新創業,正在改變青島的經濟形態。未來5年,青島還將吸引百萬海內外英才,使之成為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高端動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