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亞太市場驚魂一跳,日經225指數和韓國綜合指數跌幅分別收跌2.5%和2.85%,盤中最大跌幅均超過了4%。
前兩個交易日,這兩大指數剛剛刷新歷史紀錄,今天的暴跌可謂是高處不勝寒。這股“寒流”來自華爾街。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大跌,納指收盤下跌2.04%。單純看跌幅,似乎并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恐慌。其實,市場真正擔心的是這個指標——美國短期融資利差,該指標連續飆升,昨日已經達到疫情時水平,這說明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機構非常缺錢,所以拋售股票,連帶著加密貨幣和黃金這類資產同步下跌。
恐慌情緒蔓延到今天開盤的亞太市場,而A股低開高走,萬綠叢中一點紅,原因也是一個“錢”字,但A股是不差錢。當前,中國資產的估值優勢和中長期回報預期穩定,吸引資金持續流入,每一次調整都被視為“黃金坑”。有了資金源源不斷地抄底,突發性的外部沖擊也就難以改變A股穩健向上的運行方向。
歡迎關注老狼財經公眾號 這里只講投資干貨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