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道路交通治理效能,破解傳統交通執法中存在的“現場處置效率低、證據固定難度大、風險防控能力弱”三大瓶頸,青島市公安局李滄分局近期積極探索“交所融合”創新路徑,通過青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李滄區大隊與李滄公安各派出所的數據共享、協同共治,成功構建了電動車違法整治“召回式執法”新模式。
該模式依托警務技術賦能,實現了違法行為的全程可回溯管理,為道路交通治理效能的提升注入了新動力。

“三步閉環”打造精準治理新鏈條
據了解,“召回式執法”模式成功打破警種壁壘,借助“警務融合、信息互通”優勢,形成交通全域治理“一張網”,實現“信息采集、平臺研判、后期處置”的閉環管理,執法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李滄公安依托執法記錄儀的精準記錄、卡口監控的全域覆蓋等系統設備,精心構建起一張立體化、移動式的取證網絡,成功實現非現場違法抓拍,并針對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初次違法、情節輕微且未造成嚴重后果等情況進行分類研判分析,通過“交所融合”共同確認人員身份信息、車輛信息,由交管部門通過電話、短信、“交管12123”APP等方式向當事人推送違法通知,通過交管宣傳、警示教育、違法處罰等,實現“點對點”柔性執法,避免“一罰了之”,有溫度、有力度,不斷增強公眾對《實施辦法》的認同感,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數據跑腿”替代“現場交鋒”
為了進一步督促規范佩戴安全頭盔,保障騎乘電動自行車平安回家,李滄公安明確防控重點,科學、針對性地部署整治,實行“高峰勸導+平峰管控+低峰召回”防控模式,嚴查“五類重點違法”及“非標”低速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等違法行為。通過“召回式執法”讓執法過程更加嚴謹、規范,有效擴大執法廣度,讓違法者心服口服。
“以前看到交警攔車就躲,一是怕被處罰,二是感覺很沒面子。要是一時想不開想逃,反而更危險。現在收到通知,照片清晰可見,認識到不戴頭盔也違法,為了自己的安全,這個違法我認。”10月23日上午,市民王先生來到李滄區交管大隊接受處罰時說道,“交所融合·召回式執法”新模式,采取“先取證、后處置”的方式,保障了執法公正性,讓更多的老百姓知法、守法、懂法、不犯法。
另據了解,針對不同群體所呈現出的多樣化特點,李滄公安“召回式執法”采取靈活多樣的“召回”方式,讓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在電動車違法領域,外賣群體是“召回”的重點對象。針對外賣騎手違法,交管部門與派出所注重從源頭上抓起,對鎖定的外賣騎手不戴頭盔、爭道搶行、不按規定車道行駛、甚至闖紅燈等違法行為,及時通報外賣企業,由外賣企業組織召回騎手進行“回爐”,交管部門負責組織宣教,面對面進行警示教育,提升外賣騎手遵章守法和安全出行意識。外賣公司也有相應的考核機制,騎手需接受教育、學習,情節嚴重的直至停單整改,以此督促騎手遵守交通法規,保障騎行安全。截至目前,李滄公安已對轄區美團、餓了么等主流外賣企業騎手組織10余次交通安全專項宣講,收到良好效果。

而對于學校周邊涉及頭盔的違法行為,李滄公安協調教體部門,實行違法通報曝光制度,形成教體局管學校、學校管學生、學生“管”家長的聯動機制,學校利用家長會或班務會的形式對騎乘電動車的家長及學生不戴頭盔的違法行為進行通報,以批評教育為主,納入學校班級考核,實現“通報—召回—提升”的效果。
信息共享實現精準治理
“召回式執法”模式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信息共享技術的有力支撐。據介紹,李滄公安自“交所融合”以來,各派出所與交管部門實現了數據的實時互通和資源共享,讓執法更加精準。自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開展以來,交管部門聯合派出所落實交通違法整治,交警發現違法行為,派出所民警找到當事人,共同推動整治行動的開展。
自2025年山東電動自行車新規實施以來,派出所民警攜手交警開展消防安全管理,聯合街道和社區,走街串巷進樓道,針對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違規改裝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聯合執法,通過電動車號牌落實車輛信息,引導車主規范停車。通過上門查處“面對面”教育處理等方式,加深執法深度,營造震懾效果,提升群眾安全意識。
“交所融合”下李滄公安的“召回式執法”模式,不僅提高交通違法行為的精準鎖定與高效處理,更極大提升了整個社會面的綜合安全治理水平。
據介紹,下一步,李滄公安將持續深化這一創新模式,不斷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拓展信息資源,加強與交通、城管、應急管理等各部門的協同合作,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為平安李滄、暢通李滄建設保駕護航。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海杰 通訊員 孫曉婷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