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四方聯動”賦能綠色金融服務美麗青島建設大會暨美麗青島建設項目銀企對接交流會在青島召開。本次會議由青島市生態環境局、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以下簡稱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以下簡稱青島金融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青島監管局(以下簡稱青島證監局)“四方”聯合舉辦,協力搭建綠色金融支持美麗青島建設的高效服務平臺,暢通銀企對接通道,為美麗青島建設注入金融“活水”。來自政府部門、30家中資銀行機構及部分保險、證券機構,以及各領域企業代表齊聚一堂,以政策賦能、項目對接、簽約合作的務實舉措,筑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根基。

美麗青島建設已進入“積厚成勢、全面推進”的提速階段,“四方聯動”機制將推動政策協同更精準、銀企對接更暢通、社會效益更顯著,為生態保護與金融發展搭建“雙向賦能”橋梁。會上發布了2025年度金融服務美麗青島建設項目白名單,名單共收錄30個優質項目,計劃融資149億余元,為金融資源精準投放提供“靶心”。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青島金融監管局、青島證監局在會上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青島綠色金融“四方聯動”機制正式建立。多家銀企代表分批簽約,推動金融資源與實體需求直接對接。在經驗交流環節,中國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西海岸新區分局以及新泊控股集團、青島國源盛達綠色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京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圍繞金融服務、項目推介等內容展開交流。在隨后召開的美麗青島建設項目銀企對接交流會上,項目代表與銀行工作人員通過“面對面溝通”洽談融資需求,推動項目盡快落地見效。

近年來,青島堅持以綠色金融為重要支撐,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為美麗青島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在規模擴容上,綠色信貸持續發力,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綠色貸款余額達5879.08億元,較年初增加782.07億元,同比增速14.1%;到9月末,綠色貸款余額進一步攀升至6047.11億元,同比增長14.86%,增速較各項貸款高出8.56個百分點,綠色金融在社會融資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為生態項目落地提供穩定資金保障。在工具創新上,青島不斷探索實踐,創設“青碳融”特色融資模式并單列支農支小30億元專項額度,充分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撬動碳減排貸款投放45.93億元,助力減少碳排放342.2萬噸;同時成為全國率先同步開展環境信息披露、氣候風險評估和壓力測試的地區,制定《青島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技術規范(試行)》,印發《青島市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估方案》,構建起科學完善的綠色金融監管與激勵體系,多筆全國首單綠色金融業務落地,進一步豐富綠色金融產品矩陣。
伴隨綠色金融的持續賦能,美麗青島的生態底色愈發鮮亮。大氣主要污染物連續5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個國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總體達標,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長期保持99%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實現100%,生態質量指數連續3年穩步提升,李村河、靈山灣等先后獲評國家級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八美之城”建設模式獲生態環境部肯定,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基地覆蓋全市70%。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實現“六連優”,主要環境指標穩居全省前列。在服務企業綠色轉型方面,青島出臺四批52條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政策,惠及市場主體5200余家次,對1112個省市重點項目實行“即來即審”,創新舉辦33場企業家圓桌座談會,推行“點單式”預約執法,累計幫扶企業解決生態環保相關問題1230個。產業綠色轉型步伐加快,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2.1%,遠優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10+1”創新型產業體系、“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排名升至第六,實現“生態美”與“產業興”的協同共進。
未來,依托“四方聯動”機制,青島將持續推動生態環境政策與金融政策精準銜接,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污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綠色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深化銀企對接、強化產品創新、完善服務體系,讓綠色金融成為美麗青島建設的“強引擎”,為打造山海城相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樣板注入更強動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國瑾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