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的青島,迎來了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以下簡稱“版博會”)。10月18日,1000余名青版財經小記者及家長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嶗山館),開啟了“版權在我心中”主題研學之旅,沉浸式探索版權世界的奧秘。
據悉,本屆版博會于10月16日—18日舉辦,參展單位達1100余家,數量創歷屆之最。作為我國版權領域唯一的綜合性、國際性、國家級專業博覽會,版博會自2008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已在北京、廣州等多地成功舉辦九屆,如今已成為集中展示版權成果、活躍版權交易、促進價值轉化、推動中外交流的重要平臺。
本屆版博會四大展館特色鮮明,串聯起從法律保護到產業賦能的完整鏈條:1號館聚焦版權保護,以法律科普、VR體驗讓抽象法條具象化;2號館匯聚16省(區、市)文創精華,展現地方文化創新活力;3號館融合儒家文化與數字產業,兼具文化深度與科技趣味;4號館主打版權跨界融合,通過手造體驗、闖關游戲讓版權可感可玩。小記者穿梭其間,不僅揭開了版權的神秘面紗,更讓“尊重原創、守護版權”的種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1號館:聽版權故事,看科技“復活”傳統文化
1號館作為版博會核心展區,面積達1.1萬平方米,匯聚17個國內外重要展位,VR體驗、互動科普等亮點紛呈,讓小記者直觀感受版權與科技的碰撞。

小記者參觀中國國家版本館展臺。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展區是小記者研學的首站。圖文并茂的展板剛吸引住眾人目光,展區的于老師便以“小朋友的畫受不受保護”“作文能否被隨便轉載”等生活化問題切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版權定義”“作品保護”等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的解答,原本枯燥的法條瞬間鮮活起來,小記者紛紛提筆記錄。展區中央的視頻展播更成為“重頭戲”——屏幕中揭露的盜版案例,尤其是微短劇被擅自剪輯、篡改劇情的現象,讓小記者從好奇轉為嚴肅,深刻體會到版權保護對創作者與行業秩序的重要性。
走進山東展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讓小記者眼前一亮。明代服飾數字體驗區里,大家通過手勢交互“穿上”織金飛魚服、鳳冠霞帔,指尖輕劃就能查看紋樣寓意與制作工藝,千年衣冠的華美在數字世界中纖毫畢現;《香山漢墓》VR項目則帶大家“穿越”到漢代墓室,伴隨虛擬講解員的指引,近距離觀察壁畫上的樂舞百戲與陪葬器物,歷史的神秘感與科技的趣味性完美融合。最受歡迎的“產業化”板塊中,珞石科技書法機器人揮毫潑墨,復刻書法家筆意的場景引得陣陣驚呼;濰坊風箏傳承人展示的已版權登記的新式風箏,將卡通形象與傳統沙燕造型結合,盡顯市場活力。此外,“國際化”板塊循環播放的《大河之洲》紀錄片,讓小記者看到黃河三角洲的生態與人文之美通過版權輸出走向全球,真切感受到山東版權產業扎根傳統、面向世界的蓬勃生命力。

小記者觀看浙江館的表演。
浙江展館以青綠色為主色調,流線型展架串聯起序廳、民間文藝、影視動漫、“網文網劇網游”文化“新三樣”這四大區域,“浙里潮涌 版權賦能”的標語格外醒目。民間文藝區里,寧波慈溪青瓷甌樂藝術團演奏的《汲露》,用瓷制樂器敲出空靈的旋律,仿佛將人帶入江南水鄉;寧海平調耍牙表演中,演員口中的8顆獠牙靈活翻飛,傳統技藝的魅力引得觀眾連連驚嘆。影視動漫區陳列的浙產動畫原畫手稿,展現出創作者的細膩匠心;剛斬獲“2025年中國版權金獎”的《黑神話:悟空》角色雕像霸氣十足,圍滿了拍照的小記者。
2號館:逛遍地方館,打卡各省“文創明星”
2號館匯集了全國16個省(區、市)的版權成果,是展現地方版權活力與多樣性的重要窗口。小記者在此一站式體驗安徽“元小鰲”IP、重慶非遺文創、四川彝繡、廣東AI古箏等特色項目,感受各地版權產業的創新魅力。
安徽展館內,由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在2024年自主研發的原創IP“元小鰲”,憑借憨態可掬的形象與豐富的文創衍生品成為焦點。圍繞該IP開發的探月主題定制書、“閱伴”AI學習機、捷報筆簾等文創產品,將文化與實用價值巧妙地融合。就連安徽特色美食臭鱖魚也通過IP賦能煥發新的活力,“元小鰲”樂園的影像更讓小記者直觀地感受到文旅融合的魅力。
以“陸海畫卷”為設計概念的重慶展館,圍繞“陸海之城,版權賦能”這一主題設置了五大功能區。“版權造物”里,印有洪崖洞、長江索道等山城元素的鑰匙扣、筆記本,讓小記者在指尖觸碰間感受濃郁的地域特色。在“巴渝文脈”展區中,大足石刻復刻品、銅梁龍手工藝品與新潮跨界IP同臺亮相,古老非遺與現代潮流的碰撞,讓小記者眼前一亮,連連贊嘆。
四川展館以“巴蜀版權聚活力 文旅融合譜新篇”為主題,在“書香天府”“樂游四川”“數創未來”這三大單元中依次展開。在彝繡服飾秀上,色彩艷麗的繡品隨模特走動而熠熠生輝;蜀繡、涼山彝繡、北川羌繡等展品讓小記者驚嘆于針尖上的匠心;多媒體互動區則通過大屏幕直觀地呈現版權為文旅產業“賦智”的過程,讓大家讀懂了文化與產業融合的密碼。

小記者參觀廣東館。
“錚錚古箏聲里藏著科技魔力!”在廣東展館門口,一臺銀白色AI古箏機器人正揮舞機械臂撥動琴弦,悠揚的旋律引得眾人駐足。工作人員介紹,機器人內置非遺音樂數據庫,能通過算法精準還原古箏指法,還可以彈奏定制曲目,讓千年箏樂以科技形式煥發出新的活力。展館內,動漫藝術家現場繪制國潮作品、剪紙藝人剪出嶺南風情的場景同樣吸睛。小記者感慨:“科技讓非遺活了起來,這樣的文化盛宴既有趣又有意義!”
3號館:追哪吒IP、玩AI工具,研學超“對味”
3號館巧妙地將山東本土儒家文化、海洋特色與青島的影視、數字產業相融合,生動地展現了版權在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諸如哪吒IP、AI工具、艦艇模型等項目,為小記者的研學之旅增添了趣味性與深度。
中國國家版本館“哪吒”主題展現場,從古代典籍記述到近現代影視動畫,再到數字文創,眾多版本清晰展現出哪吒形象的千年演變。“原來哪吒不畏強權、敢于反抗的精神竟藏在這么多文化載體里!”小記者一邊聽著講解,一邊記錄著哪吒形象所承載的民族記憶。一旁的閱讀主題宣傳畫展同樣精彩,不同年代的畫作以鮮活的藝術語言再現“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社會風尚,讓小記者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時代傳承。
走進青島新華書店動漫圖書·文創展區,國潮IP與二次元氛圍瞬間包圍了眾人。“哪吒”“黑神話:悟空”“歷史喵”等熱門國漫IP周邊、“柯南”“灌籃高手”等經典IP圖書整齊陳列,上萬種展品還享五至八折優惠。最讓小記者驚喜的“谷知谷知”二次元谷子空間,滿是貼合Z世代喜好的潮玩周邊,不少小記者還參加了讀者見面會,與作者互動交流。“既能打卡喜歡的IP,又能和作者聊天,太有趣了!”一位小記者興奮地說。
城市·景區文創展區匯集十余家本土文化單位及元隆雅圖、寶客、PNSO等全國知名文創品牌。國家地理自然主題盲盒、大英博物館文物IP周邊、元隆雅圖潮流手辦等產品備受大家青睞。據工作人員介紹,展區以“城市文化為核”,通過兼具創意與實用性的文創產品,讓靜態的城市文化變得可觸、可感、可帶走,為講好城市故事搭建起生動的載體。
“看‘艦’青島”展區內,15艘艦艇模型格外吸睛。從清朝北洋水師鎮遠號鐵甲艦到現代人民海軍山東艦,小記者圍在模型旁,聽講解員講述不同時期軍艦的性能變化,直觀感受中國海軍百年的發展歷程。航母編隊模型由20世紀與21世紀的代表性軍艦組合而成,壯闊的畫面引得小記者頻頻拍照。“這是1:3還原的殲15艦載機!”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小記者近距離觀察戰機的細節。“蛟龍”號展區則通過模型與互動屏,讓大家了解中國載人深潛的成就,讀懂“深潛精神”的內涵。參觀后,小記者不僅收獲了海洋與海軍的科普知識,更因青島擁有“海洋強國”的印記而倍感自豪。
“像素綻放”展區里,AI辦公工具讓小記者直呼“神奇”。工作人員演示的AiPPT工具,輸入需求后一分鐘就能生成排版精美的PPT,目前已是國內AiPPT賽道的領先者之一。展區內還有AiBiao文生圖表、AI好記、愛設計等10余款工具,覆蓋數據可視化、內容記憶等多種創作需求。“原來AI能幫我們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小記者紛紛感嘆科技對創作的賦能作用。
4號館:賞玩手造精品、挑戰闖關游戲,感受版權力量
4號館聚焦版權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通過手造體驗、潮玩展示、互動游戲等形式,展現版權對地域文化、鄉村振興、數字創新的驅動作用,讓小記者在實踐中感受版權的力量。
在“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主題展區里,小記者沉浸式體驗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碰撞。展區以“數智新手造·產業強鏈接·國潮新傳播”為主題,“數智賦能 創意引領”板塊亮點紛呈:50余種青島特色手造產品中,貝雕的精致、王哥莊大饅頭的憨實、平度草編的精巧,無不讓人愛不釋手;嶗山炒茶、宋式點茶等技藝展演,讓大家近距離領略非遺魅力。沿黃九省(區)及上合組織國家的手工藝品同臺亮相,黃河流域工藝瑰寶與異國風情交相輝映,拓寬了小記者的文化視野。
充滿活力的東莞館里,“中國潮玩之都”的創意讓人眼前一亮。東莞是全國最大玩具出口基地、2023年7月新晉的“中國潮玩之都”,東莞館以“制造美學之城”為核心,將當地特色美食燒鵝變身超萌城市IP——圓滾滾的毛絨燒鵝玩偶戴著小圍巾,既保留燒鵝經典元素,又增添俏皮感。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融合美食文化與潮玩設計的產品,一經推出就圈粉無數年輕消費者。小記者紛紛點贊:“沒想到美食能變成潮玩爆款,‘中國潮玩之都’名不虛傳!”
以“貴州文脈,版權新生”為主題的貴州館,25家參展企業帶來1200余件版權精品,涵蓋非遺、文創、數字內容等領域。其中,基于刺繡、蠟染等民族工藝開發的文創產品格外吸睛,尤其是以折耳根、木姜子等貴州特色食材為靈感的“味道香水”,將獨特“黔味”融入現代設計,讓小記者驚嘆于傳統文化創新的無限可能。
科大訊飛AI學習機在現場的趣味互動讓小記者熱情高漲。在工作人員發放的尋寶手冊中,大家需通過AI學習機參與五大闖關環節贏取拼圖:“繪樂挑戰”發揮創意,“山水伴詩行”感受文化,“一站到底”比拼知識,“TalkTalk情景挑戰”練習表達,“精準一擊套圈”展現身手。“在游戲里既玩得開心,又學到了知識,太過癮了!”完成挑戰的小記者興奮地說。
隨著四大展館的探索結束,小記者的版博會研學之旅畫上圓滿句號。手中沉甸甸的筆記、相機里定格的精彩瞬間、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科技與文化碰撞畫面,成為這段旅程贈予小記者最珍貴的禮物。
從1號館為盜版行為蹙眉的嚴肅,到2號館為地方文創喝彩的驚喜;從3號館解鎖AI工具時的驚呼,到4號館把玩手造精品時的沉醉,小記者用腳步丈量版權世界的廣度,用好奇心探索文化創新的深度。書法機器人的筆墨書香、AI古箏的悠揚旋律、哪吒IP的千年演變、貴州“味道香水”的奇思妙想,無數鮮活案例讓“版權賦能”不再是空洞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實踐。
更重要的是,這場研學讓小記者明白版權不僅關乎創作者的心血,更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助力國潮IP崛起,賦能老手藝走向世界。離開會場時,不少小記者已開始規劃:要向同學分享版權知識,要用行動守護原創。
研學雖止,成長不息。版博會上播下的版權種子,終將在小記者心中生根發芽,指引他們在未來的學習與創作中,堅守原創初心,傳遞創新力量,讓版權保護成為生活習慣,讓文化創新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