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李滄區通過構建“非遺+版權”雙輪驅動模式,讓傳統技藝在版權保護下實現價值轉化,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能。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即將啟幕,李滄區將聚焦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為版博會的成功舉辦貢獻李滄力量。
非遺傳承 夯實版權資源基礎
加強傳承隊伍建設。目前,李滄區已公布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共計46人,不斷壯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其中,有5人獲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促進非遺項目發展。李滄區現已公布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75項(含2個擴展項目)。其中市級項目15個,孫臏拳、鄭莊脂渣制作技藝被列為省級項目。
強化非遺體系建設。新增區級非遺工坊17家,其中9家工坊入選市級非遺工坊。永定路、北山、南王等3個社區入選青島市非遺特色社區。北山社區獲評青島市非遺特色示范社區,代表性傳承人牟衍銘獲評青島市非遺保護模范傳承人。
平臺搭建 促進版權轉化運用
2019年,在李滄區文化館南一樓打造李滄區非遺博物館,展廳面積約420平方米,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全面展示我區非遺保護成果。2023年2月,在非遺博物館內設置李滄區“山東手造 李滄有禮”展示體驗中心。場館內展陳了李滄區部分非遺項目和特色手造項目,展出非遺藏品200余件,相關手造、非遺文創產品50余件。
2025年4月12日,李滄區全民閱讀創想空間在李村新華書店揭牌。該閱讀空間以書籍與文創為基礎,結合茶飲和青年夜校的創新實踐,打造文化新形象。區新華書店整合圖書閱覽+數字體驗功能,設置非遺文化互動、社會實踐講堂、讀者見面會等特色板塊,通過多元文化體驗與服務模式創新,為廣大市民打造集閱讀、學習、休閑、互動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
2025年8月27日,李滄區虎山路街道錦苑社區成功打造“全民閱讀·文化賦能”示范項目,李滄區全民閱讀促進會同步落地錦苑社區。該示范項目依托“李滄區全民閱讀促進會”平臺,常態化開展圖書捐贈、閱讀指導、青少年研學等活動,通過AI教育實驗基地推動“科技+教育”資源下沉社區。
多元保護 構筑版權法治屏障
提高群眾版權意識。版權宣傳周期間,李滄區委宣傳部聯合李滄法院、李滄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在李村公園開展宣講活動,現場發放宣傳材料100余冊,為群眾解答法律問題50余人次,引導群眾通過正規渠道維權。
合理運用服務平臺。李滄區始終高度重視版權保護工作,不斷規范作品登記,提升服務水平,挖掘優質版權作品,目前,已通過版權保護與服務平臺成功登記版權作品8206件,為文創企業和個人創作者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行政執法監督。2025年8月,李滄區委宣傳部、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公安李滄分局聯合開展網上非法盜版出版物專項整治行動,重點針對網絡書店經營情況、涉非法盜版出版物網絡信息傳播情況進行排查整治,督促有關經營主體自覺抵制非法盜版出版物,嚴格守法經營。
隨著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的臨近,李滄區期待借助平臺力量,展示非遺版權成果,進一步推動李滄區文化資源向經濟價值有效轉化。下一步,李滄區將通過持續完善版權保護體系、深化非遺版權價值開發,走出一條傳統文化與現代版權制度融合發展的特色之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