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滿載外貿集裝箱的“惠州66”輪在日照港辦結海關手續后,緩緩靠泊青島港前灣港區集裝箱碼頭,準備轉運出口。與以往不同,這批貨物通過全新啟用的“山港通”智能轉運新模式,在屬地港口日照港完成通關后,無需重復辦理流程,直接搭載青島港的遠洋干線,駛向世界各地,標志著“日照-青島”雙向航線首次啟用智能轉運新模式,真正實現了貨物在兩港間的自由轉運,助力山東口岸物流運轉效率再上新臺階。
該模式由青島海關與山東港口創新打造,青島港推動落實,是“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創新實踐?!吧礁弁ā敝悄苻D運新模式該模式立足山東實際,借鑒粵港澳大灣區先進經驗,創新升級組合港模式,通過“樞紐港+支線港”的“兩兩組合”運營架構,實現貨物在港口間的智能轉運,為企業打通更便捷的出海通道。
7月1日,“山港通”在“威海-青島”航線成功試點,每周達到8班船的駁運周轉,助力青島港提升10012標箱的轉運量,貨物艙單放行時間從原來的45小時大幅壓縮至1小時以內。如今,“山港通”持續推廣,在“日照-青島”雙向航線全面啟用,規模效益正加速釋放。目前,已有18條集裝箱貨輪來往“威海-青島”“日照-青島”航線,預計每月可帶來超過5萬標箱的新增轉運量,助力客戶每月節省綜合成本超200萬元。
據了解,“山港通”智能轉運新模式以海運艙單為進出口物流主線,進出口貨物根據客戶需求在兩港間以水運調撥方式運輸,海關對“山港通”貨物實施轉運監管,在開展智能化、信息化管控的前提下,給予企業在屬地港口“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便利,以提升水運中轉效率。其中,青島港憑借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強大的物流運營能力,為“山港通”的順利實施、全面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出口為例,貨物運抵支線港后,客戶在報關時僅需勾選“組合港”選項,支線港海關即可完成通關查驗手續,后續通過港口調運,水駁至樞紐港出境,實現港口作業無縫銜接。支線船舶航行過程由海關智能轉運平臺全程監控,確保貨物安全無憂。“這種‘制度創新+技術賦能’的核心驅動,打破了區域限制與行政邊界,重構港口協作機制,實現集裝箱輸運‘一次委托、一單到底、全程無憂’,為各區域港口群協同發展貢獻了極具價值的‘山東方案’?!鼻鄭u港國際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口岸服務與數字化部副主任楊玫說道。
與傳統分段式重復報關模式相比,“山港通”實現了速度與質的飛躍。該模式將為屬地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通關效率提升30%以上,每票可節省轉關申報費、改單費、人工費等綜合成本近200元;集裝箱碼頭堆存期平均縮短2天,集裝箱、駁船周轉效率分別提升20%、25%;支線船公司單證工作極大簡化,運營更加順暢。同時,流程的精簡與資源整合,有力推動“公轉水”業務增量,不僅助力物流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還顯著緩解了區域交通壓力。
“‘山港通’智能轉運模式將單票申報數據項由40余項簡化為6項,申報手續更簡化。通過海關監管創新與港口運營機制改革的有機結合,可實現企業在‘家門口’便捷通關、直接裝船,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實現港口資源的高效協同與共享?!鼻鄭u海關口岸監管處處長張宇紅表示,海關將繼續加快推進“山港通”智能轉運模式在全省“1+6”港口集群復制推廣,盡快釋放全省規模效益。同時,積極探索疊加“海鐵聯運”等應用場景,持續優化智慧監管模式,完善政策體系和服務保障,為山東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群、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提供更強海關支撐。
前期,青島海關及其所屬黃島海關、日照海關,青島港、日照港、山東遠洋集團分別在黃島和日照口岸召集各船公司、船代、企業及訂艙代理舉行三場次業務推介會及專項培訓,同時中國電子口岸青島數據分中心、山東港口科技集團青島公司、方舟智能港航口岸服務有限公司的全力技術支持,為該模式全面運行提供保障。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責任編輯:董承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