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國家、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支撐,建設金融強國需筑牢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價值基石。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交通銀行青島分行(簡稱“青島交行”)堅持黨建引領,在踐行“金融為民,金融利民”基礎上,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導全行員工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讓“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成為自覺遵循,探索形成自身文化特質與特色文化,以文化之力、創新之姿、實干之效,厚植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奮力書寫精彩的“五篇大文章”。
涵養金融文化 營造風清氣正金融環境
賡續紅色基因,培育和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必然要求。
青島交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內涵,將其融入經營發展全過程,在黨建引領、文化融合、學習教育、典型示范、氛圍營造和長效機制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為金融服務注入了文化靈魂。
在青島交行的文化版圖上,堅持黨的領導是貫穿始終的主線。該行黨委把培育和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作為“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重要任務之一,推動構建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促、分行上下聯動的新格局。
在青島交行看來,銀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增強法治意識,加強內控合規建設,嚴格遵紀守法,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越監管底線、不踩規章紅線、不碰違法違規高壓線;建設廉潔金融文化,涵養清風正氣,完善廉潔從業規范,嚴守廉潔自律防線,打造政治過硬、依法合規、初心不改的隊伍。
正緣于此,青島交行將合規文化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以“全員合規 價值共創”為主題開展內控合規集中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行長講內控合規”等活動,分行及各級機構負責人率先垂范,闡釋內控合規文化的深刻內涵與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實踐要求,自上而下傳導“內控優先、合規為本”理念,樹立“合規創造價值”的經營導向。持續組織“內控合規大家談”等活動,鼓勵員工結合自身工作崗位,暢談對合規的理解、分享合規操作經驗、剖析潛在風險隱患,并提出改進建議,培育員工合規自覺和紀律自覺。
青島交行舉辦“律師講壇”等專業講座,邀請法律、風控領域專家深入解讀監管政策與法律邊界,提升全員識別風險、防范風險的專業能力和法治素養,為內控合規文化注入堅實的專業內核。搭建“法護權益·護航生活”法律咨詢服務平臺,圍繞分行員工實際需求,聯合專業律所,為員工提供專業化法律支持,提升員工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青島交行圍繞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監管關注及不同時期經濟和社會熱點,按季梳理剖析典型案例,形成不同的專題警示教育材料,制發典型案例通報,用身邊人、身邊事警示教育全行員工,引導干部員工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筑牢廉潔干事基石,堅持穩健審慎經營。
守正創新 夯實高質量發展之基
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
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就是要求金融機構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將誠實守信、以義取利融入各項業務發展中,不斷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服務模式,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著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青島交行對照“五篇大文章”的總體要求,著力優化金融服務供給結構,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將守正創新的金融實踐融入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
科技金融方面,青島交行以科技金融為戰略抓手,通過產品創新、機制優化與生態構建,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金融支持。發揮交銀集團綜合化經營優勢,加強“投貸債聯動”金融模式創新。通過“商行+投行”模式,整合集團內投資、信托、基金等資源,為科技企業提供“投、貸、債、租”綜合服務。
截至8月末,青島交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249.87億元,較年初新增44.18億元,增幅21.48%,服務覆蓋度顯著提升。5家支行更被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青島市科技局聯合認定為“科技特色支行”,占全市總數三分之一。
綠色金融方面,青島交行積極布局“綠色信貸+碳金融”,加強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重點布局“農光互補”“海上風電+”等特色場景,創新落地城陽“漁光互補”項目,實現清潔能源與現代農業融合的標桿性突破。
8月末,青島交行綠色貸款余額超320億元。
普惠金融方面,青島交行將普惠金融的發展作為全行“十四五”時期四大業務戰略之一,借助科技力量,構建“標準化產品+集中化運營+數字化風控”的普惠金融經營體系,實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擴面降本”,履行在“六穩”“六?!惫ぷ?,特別是“穩企業保就業”方面應有的責任。
8月末,青島交行普惠兩增貸款增幅達到27%。
青島交行還立足青島農業產業特色與鄉村發展需求,從體制機制、信貸支持、定點幫扶、產品供給四大維度精準施策,將金融活水深度融入鄉村振興主戰場,為農業強國建設注入強勁“交行力量”。
截至今年8月末,青島交行涉農貸款較年初增幅超10%,其中糧食重點領域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增幅均超20%,均顯著領先各項貸款增幅,以實打實的服務成效,彰顯了國有大行服務國家戰略、助力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
養老金融方面,青島交行堅持優化養老金融服務體系,豐富養老產品供給,持續擦亮養老金融品牌。為老年客戶開通“綠色通道”和“上門辦”服務,優化網點社銀適老服務,首家推出靈活就業人員“社銀聯辦”服務,覆蓋青島全區市,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34.46萬戶;及時向客戶宣導政策變化,協同推進托管、賬管的年金計劃,服務賬管企業客戶超千戶,企業年金托管規模超48億元。
青島交行還加大對養老產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截至目前,青島交行養老產業貸款余額2.11億元,較年初增幅超83%。
數字金融方面,青島交行通過搭建智慧網點、優化手機銀行服務等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體驗。同時,借助開放銀行提升資金流轉效率,以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客戶服務,用數字金融賦能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
青島交行打造了涵蓋公積金、社保、醫保、稅務等政務服務的“交心辦”金融服務品牌。通過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民生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了80余項民生業務的自助辦理,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結合AI(人工智能)、RPA(流程自動化機器人)等技術創新應用,拓展數字人、機器人的智慧服務新方式。青島交行打造了國內領先的數字人民幣2.5層支付結算體系,并率先在島城上線數字人民幣繳納保費業務。此外,該行還成功落地了青島自貿區的首筆數字人民幣繳稅和代發業務,進一步豐富了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
堅守“金融為民” 金融溫度可觸可感
“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是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樹牢正確義利觀,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全過程,在服務國家戰略、地方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青島交行始終堅守“金融為民”的初心,踐行“以義取利”的社會責任理念,積極響應人民群眾的金融需求,用行動惠民生,用有溫度的金融服務為人民美好生活精準輸送“養分”。
截至目前,青島交行服務島城市民495萬人,占全市人口近50%,民生客戶占分行全部客戶近半數。連續11年以當地同業第一的成績獲評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管評價一級行。
為更好支持青島社保工作,青島交行不斷升級服務模式,首家推出社保制發卡一體機,將原先30天辦卡周期壓縮至5分鐘,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在交行系統以及青島同業均屬首創,2025年月均發卡近2萬張,目前也是島城唯一一家實現“快速制卡”網點全覆蓋的機構。
青島交行首推“社保服務不打烊”的社保樣板網點,為客戶提供24小時社保自助服務,首發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社???,將外國人工作許可信息加載至社保卡,實現“一卡多用、一卡通”,助力國際化人才服務。
青島交行還獨家推出靈活就業人員退休“社銀聯辦”服務,提供一站式退休幫辦、榮退儀式、養老認證等專屬服務,得到了國家人社部認可。大力支持養老第三支柱建設,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34.5萬戶。首家推出“博士后聯名卡”,為來青人才提供安居、創業、消費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提振消費既是事關激活內需新動能、經濟發展的宏大課題,也是人民群眾提升生活品質的現實關切。今年以來,青島交行主動融入青島市提振消費八大行動,成立工作專班,制定了工作方案,積極向消費鏈的供需兩端提供金融支持。
在供給端,圍繞島城頭部家電、商超及快消品行業的核心企業,向其供應商和經銷商提供線上貸款產品,圍繞涉農龍頭企業,為其上下游小微企業及農戶提供了近3億元授信支持,確保優質消費品的生產供應;
在需求端,青島交行首創“交心惠伴”文旅婚戀金融品牌,與相關部門合作設計青島文旅主題信用卡。針對年輕人、新市民推出優逸白金卡、菁才惠民貸、交享貸、雙創貸,滿足置業安家、創業、消費升級等需求,積極引入交通銀行總行福利季活動,已覆蓋超1000個青島便利店門店。
2025年以來,青島交行為市民發放綜合消費貸款86.41億元,同比增幅21.21%。
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能夠為新時代金融發展賦能,對于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青島交行將始終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強化黨建引領,立足金融實踐,提升專業能力,明確價值導向,持續提升金融綜合服務能力,為青島高質量發展貢獻“交行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通訊員 馬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