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證銀行指數收盤跌逾1%,一年以來首次收于年線下方。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上海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等近期也相繼跌破年線。
今年開年以來,中證銀行指數一路上行,在7月創出年內最高點,漲幅達到25%,此后開始震蕩回落,跌破年線后加速下跌,截至9月26日漲幅已經不足10%,相對滬深300指數的超額收益也已全部回吐。
中證銀行、滬深300指數對比 來源:中證指數公司
技術分析派認為,跌破年線預示著價格將進入長期下跌趨勢,而價值投資派則認為,應該以便宜價格買入優質資產。
銀行股的價格已經足夠便宜了嗎?或者說,導致銀行股下跌的因素已經充分消化了嗎?
基本面:三、四季度報表或有壓力
根據Wind數據,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0.8%,但加權平均凈息差為1.43%,同比下滑了13個基點;二季度單季環比下降5個基點,同比降幅走闊2個基點。整體看,今年以來國有行、農商行的凈息差降幅大于股份行、城商行,在市場利率持續走低的背景下,市場擔心銀行盈利能力的進一步走低。
非息收入方面,去年開始至今年上半年,債市一路走強,銀行投資收益明顯增長,但進入今年三季度后,債市持續回調,三季報開始銀行將面對投資收益高基數和債市調整的雙重壓力,下半年非息收入對銀行營收貢獻度將有所回落。
從資產質量看,上市銀行上半年整體不良率為1.23%,撥備覆蓋率為238.6%,較年初小幅下降。對公和零售貸款的不良率分別較年初下降8個基點至1.18%、上漲12個基點至1.27%。雖然市場此前最擔心的房地產不良貸款壓力已經過峰,但零售貸款不良率的上漲又增添了變數。
上述數據喜憂參半,上市銀行不具備強勁增長的條件,研究機構對銀行基本面預期并不強。浙商證券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上市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8%、1.0%,較今年上半年持平和提升0.2個百分點;預計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0.1%、0.9%,較今年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0.1個百分點。
資金面:市場資金逃離 產業資本增持
從資金面看,銀行股中的兩類資金激烈博弈,二級市場資金明顯減倉,同時產業資本開始逢低增持。
7月以來,基金持倉比重大、前期漲幅領先的中小銀行大幅調整,重慶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領跌,跌幅一度超過15%,市值容量大、機構持倉均衡的國有大行股價相對穩定。
由于目前A股投資風格偏向高波動的成長股,部分機構拋售低波動的紅利股,作為紅利股代表的銀行股整體承壓。特別是中小銀行領跌,具有更強的機構兌現浮盈色彩。
在銀行股整體調整中,產業資本開始逆市行動。
9月15日,國信產融控股通過港股通增持青島銀行H股58.25萬股,占總股本的0.01%。國信產融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8.73億股,占總股本的15.0%。
8月27日至2025年9月19日,成都產業資本集團累計增持成都銀行1142.4萬股,增持金額2.08億元,占公司總股本的0.2695%。增持完成后,成都產業資本集團持股比例上升至6.0%。
8月7日至9月18日,南京高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南京銀行1.2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9%。增持完成后,南京高科持股比例上升至9.99%。
國資背景的產業資本集體增持銀行股,印證了銀行股作為優質紅利資產的長期配置價值。在長期利率下行背景下,資產荒長期存在,長線資金對穩定分紅的優質資產存在強烈需求。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盤,A股四大行對應2024年股息率為4.19%,顯著高于10年、30年國債利率2.3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的股息率均在5.5%以上。
綜合來看,在科技股行情結束前,銀行股難言完全見底,而長線資金由于體量巨大,需要提前行動,一般投資者則可以繼續等待,三季度報表披露后,根據基本面數據結合股價走勢適時低位布局。
歡迎關注老狼財經公眾號 這里只講投資干貨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