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跨越山海的東西部協作,正為隴南市武都區注入產業動能。9月23日,2025青島網絡媒體、網絡大V東西部協作采訪行活動走進武都,沉浸式體驗“青島力量”與“隴南資源”碰撞后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隨著肉兔養殖、設施農業、生物萃取等技術扎根隴南,一條從“扶貧”到“扶智”、從“輸血”到“造血”的產業“智”變路徑清晰可見。
肉兔“跑”出加速度
鍛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走進坪埡藏族鄉,武都區肉兔養殖示范基地的現代化廠房格外醒目。這里沒有傳統養殖場的喧囂與氣味,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設備的精準運轉,一排排兔籠中飼養的肉兔萌點十足。
2020年之前隴南并沒有肉兔養殖產業。在經過青島協作隴南掛職干部實地調研和精準排摸市場條件后,發現當地不僅有發展兔肉養殖的土地資源,而且背靠中國最大的肉兔消費市場四川,于是便引進了亞洲最大的家兔養殖企業青島康大集團,聯合興建養殖示范項目。
養殖不能依賴“經驗摸索”,還得靠技術賦能。“康大肉兔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具有標準化的育種體系,并成功開發出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康大肉兔配套系’。”甘肅康大兔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冬梅介紹,得益于東西部協作機遇,從良種繁育、肉兔養殖再到肉兔防疫,企業有針對性地定期為農戶送去線上線下的技術培訓,已有近三年時間。
目前,該基地年出欄肉兔超50萬只,年綜合產值達2500萬元,不僅解決了200人的穩定就業問題,而且人均增收達到3萬元左右,已發展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自動化肉兔養殖示范基地,真正讓隴南肉兔產業“跑”出了加速度。
從無到有,從有到標桿的轉變背后正是東西部協作,技術賦能結出的碩果。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示范帶動作用,武都區肉兔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4年9月,全區肉兔養殖已經涉及27個鄉鎮,綜合產值達到了1.37億元,4萬余名農戶由此受益。
技術“種”出新示范
科技幫扶成套“輸出”
葡萄藤蔓郁郁蔥蔥掛滿果實,智能溫室區、育苗區等幾十座種植大棚有序排列……離開肉兔養殖示范基地,來到青隴現代農業產業園,一系列現代化設施格外亮眼。
這座由青島西海岸新區對口援建的農業產業園,宛如一個巨大的“農業科技博覽館”。其核心魅力在于,它將青島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最新技術,幾乎“原汁原味”地成功復制到了隴南的山川之間。
在這里,可以看到智能玻璃溫室、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物聯網環境監測等先進技術廣泛應用。從全國選種、工廠化育苗到智能溫室節能環控、液壓升降采摘,技術與模式的同步創新不僅實現了農作物一年四季不間斷地高效產出,而且實實在在成為聯農帶農的富民樣板。
就在今年,青隴現代農業產業園還肩負起了為武都區13個鄉鎮繁育6400畝辣椒種苗的重任。為了高效完成這一任務,園區采用了兩條先進的自動化穴盤點播機,日繁育種苗能力高達120萬株,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青島的技術找到了“落地土壤”,隴南的土地產出了“高價值作物”。僅2024年,園區內便吸納近200戶農戶務工,收獲穩定收入的同時,更提高了產業技能。如今,青隴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發展成為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的現代農業高地,讓隴南的農業生產擺脫了“靠天吃飯”的被動,實現了標準化、高效化生產。
橄欖渣里“榨”出黃金
產業鏈裝上增值引擎
如果說肉兔養殖示范基地和現代化農業產業園是成熟技術的成功復制,那么馬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內的隴南奧利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展現了東西部協作在產業鏈深度延伸和高附加值創造上的巨大潛力。
武都橄欖油產業蓬勃發展,但榨油后的廢料處理一度是難題。青島企業帶來的尖端生物技術,成功實現了“變廢為寶、吃干榨凈”。隴南奧利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黎偉介紹,“我們運用生物技術萃取,從油橄欖葉和廢棄果渣中提取橄欖苦苷、羥基酪醇等高附加值成分,將其應用于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油橄欖的利用率可以達到95%以上。”
據悉,圍繞隴南當地特色優勢資源油橄欖,隴南奧利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其進行了全方位的開發,從油橄欖果壓榨加工入手,向油橄欖有效物質提取和精深加工延伸,形成了貿、工、農、研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發展格局。
通過技術賦能,很好地起到了“延鏈、補鏈、強鏈”的作用,仿若為武都的油橄欖產業裝上了強大的“增值引擎”,將產業鏈從單一的初級加工,延伸至高附加值的生物科技領域,極大地提升了整個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山海相連,攜手共進。從自動化養殖到智慧農業規模化生產再到生物科技延鏈補鏈強鏈,一場以技術為紐帶的產業“智”變,正在隴南大地上悄然發生。(記者 王鳳一)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