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樸的百年里院建筑群遇上現代喜劇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經濟火花?9月19日至28日,第二屆青島里院喜劇節在青島正式開幕。這場為期10天的喜劇盛宴不僅為市民游客帶來了歡聲笑語,更為人們觀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鮮活樣本。
在全國文化產業持續向好的大背景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1292億元,同比增長7.4%。青島里院喜劇節的成功舉辦,正是地方文化經濟發展的生動縮影。
產業升級:喜劇經濟的“青島模式”
這不僅僅是一場娛樂活動,更是一次文化產業的深度探索。相比首屆里院喜劇節,2025年的里院喜劇節在規模和質量上都實現了顯著提升:二十余支先鋒喜劇廠牌、數十部特色劇目及近百場重磅特邀演出,覆蓋脫口秀、即興喜劇、默劇、音樂喜劇等多元形式。
更值得關注的是藝委會陣容的“含金量”——陳佩斯、馬東、王迅、賈冰等知名藝人的加盟,不僅為活動帶來了流量效應,更體現了喜劇產業的專業化發展趨勢。
“從單純的演出活動到產業化運作,里院喜劇節正在探索一條可持續的發展路徑。”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文化服務業占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57.0%,引領作用日益突出,而喜劇作為文化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潛力正在被逐步釋放。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喜劇節在商業模式上也有創新突破。除了傳統的票房收入,活動還通過喜劇盲盒秀、歡樂巡游、音樂派對等多元化體驗項目,構建起完整的文化消費生態圈。
城市賦能:歷史文化與現代創意的深度融合
里院,這個最具青島地域特色的建筑符號,正在成為城市文化經濟發展的新載體。作為承載著幾代青島人生活記憶的歷史建筑群,里院不僅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天然優勢。
“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的空間利用,而是讓歷史建筑與現代文化藝術產生化學反應。”市南區歷史街區建設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喜劇節的舉辦,里院從過去的居住空間轉變為文化體驗空間,這種功能轉換本身就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喜劇節期間,周邊餐飲、住宿、購物等配套產業收入較平時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以前晚上8點以后這里就沒什么人了,現在每天晚上都很熱鬧。”老城區一家精釀啤酒吧的老板興奮地說。
這種以文化活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模式,正契合了當前夜經濟發展的趨勢。央視財經發布的“中國夜經濟活力指數報告”顯示,夜經濟正在成為新時代都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彰顯城市特色與活力的重要載體。而像里院喜劇節這樣的文化IP,正是激活夜經濟的有效載體。
區域發展:文化產業的“溢出效應”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青島里院喜劇節的成功舉辦,為人們觀察文化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提供了有價值的樣本。
“這種影響是多層次的。”有專家分析道,“首先是直接的經濟效應,包括票房收入、住宿餐飲消費等;其次是品牌效應,提升了青島作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產業聚集效應,吸引更多文化企業和人才向青島集聚。”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青島里院喜劇節期間,中山路區域共接待國內外游客約220萬人次。“我是專門從北京飛過來看演出的,沒想到青島的文化活動這么豐富。”來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表示,“下次還會再來。”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青島里院喜劇節的規格足以與烏鎮戲劇節、阿那亞戲劇節和成都喜劇周相媲美,也為城市演藝文化創新指明了方向。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里院喜劇節體現了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重要趨勢:一是從單一業態向綜合業態發展,不再是簡單的演出活動,而是集演出、餐飲、住宿、購物于一體的文化消費綜合體;二是從標準化向差異化發展,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三是從短期活動向長期運營發展,通過品牌化運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手記:文化經濟的“青島答卷”
走在里院的石板路上,聽著從各個劇場傳出的陣陣笑聲,你會深刻感受到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的活力。這不僅僅是一場喜劇的狂歡,更是一次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實踐。
在全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大潮中,青島里院喜劇節以其獨特的模式和顯著的成效,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觀察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它告訴我們,當傳統文化遇上現代創意,當歷史建筑遇上時尚藝術,產生的不僅是美好的體驗,更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
發展文化產業,必須遵循市場和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青島里院喜劇節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最佳結合點。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的日趨成熟,像里院喜劇節這樣的文化IP還將涌現更多,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貢獻更大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