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周的青島市2025“潮間共生”生態研學項目成功舉辦,該項目共設置“你好,潮間帶”“海洋垃圾變變變”“新發現演講大會”三場主題活動。近日,作為項目收官環節的成果展示活動——“開學第一課”暨2025“潮間共生”研學項目新發現演講大會舉辦。本次活動由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
“潮間共生·青島潮間帶生態研學”項目自入選2024年齊魯生態環保小衛士教育實踐系列活動試點項目以來,始終以青島特有的潮間帶生態系統為探索場景,開展城市自然的認知與博物學教育。今年以來,“小衛士”們多次走進青島獨具特色的海岸潮間帶,在活動導師的帶領下,完成了科學探索、環保創作、演說分享等一系列課程環節,以豐富的教育實踐行動守護家鄉的海洋環境。
潮間帶在海陸長期相互作用下孕育出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生態系統,成為大自然賜予這座城市的寶藏。本次“潮間共生”活動主題聚焦“潮間帶生態系統”,以“在地關懷”為核心理念,從“共生”關系切入,以親子家庭為參與對象,通過科學探索和可持續行為實踐的學習方式,借助家庭與居住地的深層聯結和多元傳播力,增進城市居民對居住地生態環境的認知,進而提升保護家園的意識。
此次研學項目系列活動分階段開展:9月上旬,共招募30組少年兒童及家庭,參與“礁石潮間帶環境認知”課堂,體驗潮間帶生物多樣性調查,參與科學觀察和數據記錄,感受發現的樂趣,樹立“公民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開展“沙灘潮間帶凈灘行動”,科學探索之余,孩子們變身環保藝術家,收集回收海灘垃圾作為素材,創作藝術作品。
本次活動在主題演講中推向高潮,現場共有21名學員變身“小小演講家”上臺分享,盡情表達活動中的觀察發現與思考感受。“我在潮間帶看到了會‘躲貓貓’的小螃蟹,以后我要告訴身邊的人,不能隨便破壞它們的家!”來自青島市嶗山區實驗學校的孫嘉陽在分享結束后興奮地說。期間,還特邀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海洋室專家帶來海洋科普互動,通過圖片展示與現場實物呈現相結合的方式,分享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標本,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認知與探索成果。
活動最后,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薛梅對本次研學項目表示認可與支持,對孩子們的積極參與和出色表現給予高度評價,鼓勵他們繼續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用實際行動守護海洋生態,爭做有責任、有擔當的“環保小衛士”。隨后大家有序參觀了海洋標本展示區、“黃河生態”主題環保藝術裝置展示攤位以及本次研學活動的學員作品。
在這場家庭共同參與、共學共創的活動中,學員們開啟了好奇之眼、驚奇之心,家長們看到了自然教育的更多可能性,青島的潮間帶生態環境被更多人了解和認知。今年,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青島市委社會工作部印發行動方案,成立“1+11”專業化志愿服務隊,協同20家環保志愿服務社會組織,在全市深入開展“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無廢青島”“美麗中國宣講”“零碳青島”五大重點品牌志愿行動。
下一步,青島市將把志愿服務作為凝聚社會力量的關鍵抓手,通過品牌化培育與機制化創新進一步深化公眾參與,繼續堅持教育引導,積極開展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不斷提升青少年生態保護熱情,凝聚起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環保事業的強大合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