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有一條特別的公交線路——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北巴士2路“大辮子車”。2路電車作為青島第一條電車線路,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變遷。這條線路從金壇路至西鎮環行,穿梭于市區之中,猶如一條流動的歷史長卷,見證了青島的滄桑巨變;它如同一位沉默的見證者,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集體記憶。在軌道交通四通八達的今天,這條自1960年10月開通的公交線路依然“倔強”地行駛在青島的街巷,成為城市中一道獨特的“流動風景”。
9月22日是中國無軌電車日,為倡導綠色出行,提升青島市民對無軌電車發展歷史的認識,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北巴士第一分公司開展了以“綠動雙節·電車時光”為主題的博物館開放日活動,以生動有趣的科普方式吸引了眾多公交愛好者、環保志愿者及市民的參與。
走進車廂,現場揭秘新技術
活動現場,分公司技術部經理胡建波拉下電車集電桿,向現場觀眾仔細展示著2路公交集電頭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大家別看無軌電車平時在線網上搭線運行,脫離線網后,它也能夠‘脫網’行駛,關鍵就是靠著車頂的高效的儲能系統。”他一邊說著,一邊帶領大家走向駕駛室,近距離查看2路電車的儀表盤、儲能電池倉等內部結構。
在這里,他向大家展示著雙源無軌電車的工作原理,細致講解著公交車如何在有線網路段和無線區域自由切換,并現場為大家演示集電桿的升降過程。
老照片 訴說青島百年的交通變遷
走近車廂,記者注意到在2路公交車第一代車的車廂內,張貼著青島公交集團曾用電車的歷史車型照片,這些充滿年代感的老照片令公交迷和市民朋友們大開眼界。一段段珍貴的記錄,仿佛打開了時光隧道,帶領大家回顧了電車發展的歷程,領略著青島百年的交通變遷。
2路電車的老車型
從2024年5月1日起,青島公交2路電車17部“復古鐺鐺車”正式投入運營,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這些大辮子“復古鐺鐺車”車身長達10.5米,外觀上既保留了傳統公交車的經典元素,又融入了極具辨識度的“民國風味”。大面積的玻璃窗戶讓乘客能夠盡情欣賞沿途的美景,車廂內部經過精心設計,仿佛穿越回了風華絕代的民國時代。軟質座椅、超大空間、復古吊環、老式售票箱……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濃厚的歷史氣息。隨著車輛的緩緩行駛,乘客們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歷史長卷中。窗外是青島獨有的里院風光;車內則是那段已經遠去的時光,老青島的韻味與風情在車廂內彌漫。
有不少“公交迷們”對著照片講述著其中的歷史,道出無軌電車的車型變遷和故事。其專業程度和對公交文化的深入理解,甚至讓一旁的工作人員都刮目相看,活動現場變成了一場由公交愛好者們主導的“文化沙龍”,氣氛熱烈而融洽。
“一桿準”,單次升桿縮短至13秒
記者了解到,在車輛性能方面,“復古鐺鐺車”采用新型雙源無軌電車技術,具有零排放、噪音小、能量轉換效率高等特點。
“憑借綠色環保的優良性能和獨一無二的外觀形象,‘復古鐺鐺車’為乘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同時為綠色生態經濟發展帶來顯著效益。”在市北巴士第一分公司會議室內,胡建波將話題從歷史光影轉向當代的創新實踐,并向眾人展示了一份“綠色成績單”:“2路電車行駛了75年的歷史,承載著幾代青島人的記憶。為了傳好這根歷史接力棒,我們公司不僅在車輛技術上持續升級,更在班組推廣了‘一桿準’防脫工作法。”
記者了解到,胡建波口中的“一桿準”防脫工作法聚焦車輛運行中集電桿脫出風險,從設備維護和駕駛操作兩個方面總結出了一套系統化的操作流程,分別針對集電桿的設備狀態管理和復雜路況下的駕駛技巧進行標準化提煉。
“自推行‘一桿準’以來,2路電車單次升桿處理時間從原來的82秒縮短至13秒,高峰時段車次延誤率下降了84%,相關部件的維修成本也顯著降低。”胡建波表示,這項創新不僅提升了運行效率和乘客滿意度,更在節能減排和安全行車方面體現了可觀效益,成為無軌電車綠色智能運營的有力支撐。
這場融合了歷史情懷和現代傳承創新的無軌電車開放日活動,生動地向現場觀眾展示了青島無軌電車的演變發展歷史,更傳遞著青島公交集團為推動綠色出行和傳承城市歷史脈絡做出的努力。在金壇路80號,市民們近距離感受著無軌電車背后所傳遞的科技進步和人文關懷。未來,市北巴士將繼續推進綠色出行理念,共同書寫島城高質量交通發展的新篇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