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藍天民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內,一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模擬機正進行交付前的最后調試。作為藍天航空SkyScape Flight Pod系列的首款產品,它沒有龐大的機身,也無炫目的翼展,卻在低調的設計中透著滿滿的科技美感。
這臺eVTOL模擬機是藍天航空SkyScape Flight Pod系列的首款產品。
客戶需求:產品研發的最初驅動力
在各類低空經濟主題展會上,eVTOL相關展示產品常見兩類:一類是精致的1:1模型,能直觀呈現產品外觀、布局與內飾,適合靜態展示,卻缺乏互動性;另一類是飛行模擬機,大多在通用模擬機外形基礎上加裝eVTOL航電儀表,體驗者無法真切感受真實飛機的艙內環境。
“既然eVTOL企業的座艙設計已基本確定,為何不能做出一款既美觀、又能提供真實體驗的產品?”項目啟動之初,這個疑問成了團隊研發的最初驅動力。
團隊進一步深入調研客戶需求后發現:1:1模型不僅造價高昂,每次參展還需經歷拆卸、運輸、組裝的復雜流程,既耗時又費力。客戶普遍期待一款能兼顧產品細節呈現與沉浸式互動體驗,同時便于巡展和運輸的設備。這無疑是項挑戰——既要設計出高性價比產品,實現“易運輸、通電即用、無需復雜調試”的便捷性以降低參展成本,又要通過細節優化確保模擬體驗不打折扣,最終打造出兼顧經濟性與專業性的創新產品,為行業帶來新體驗。
客戶期望:推動團隊重新出發
“當我們帶著自認為已足夠成熟的方案對接客戶時,訂單并未如預期般到來。客戶短暫認可后,又提出了更多期待。那天,沃蘭特副總裁黃小飛帶著他對展廳模擬機的構想走進會議室,現在回想,我不確定他當時是否真的對我們抱有期望,但我們確實認真了。” 總設計師孔令帥對當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沒能敲定訂單,大家多少有些失落。團隊交流時發現,每個人都有同一種強烈的感受——我們有能力做出一款更出色的產品!”當時,既沒有成熟產品可參照,也沒有現成供應鏈支持,甚至連“嚴格定義的需求”都沒有。但恰恰是這種空白,在團隊眼中成了機遇。
他們決定從客戶期望出發,重新定義產品設計,將工業設計、耐用易用、互動體驗、成本控制等要素全面融入。
讓客戶需求不再是壓力,而是驅動團隊突破邊界的新動力。
細節攻堅:追求極致的產品體驗
“極致的產品背后,一定是極致的堅持。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能讓體驗者在某個瞬間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工業設計師潘飛說。模擬機雖以真機為藍本,但諸多細節與真機存在差異。以右手操縱桿為例:真機的操縱桿原本安裝在艙門上,而模擬機需要將其整合到艙體中——這就要求團隊在還原真機操作手感的同時,不能影響人員進出。
為解決這個問題,團隊先后提出不少于5種方案,從結構穩定性、操作便捷性到人機功效等方面反復論證,在一次次推翻與重構中尋找最優解。
從外形評審階段開始,團隊就不斷“推翻自己”:“如何最大限度保持與真機的一致性?無法與真機一致的地方,怎樣延續真機的設計風格?叉車著力點該怎么設計,才能既便于運輸、又不影響美觀?……”為實現設計目標,團隊對結構設計、人機功效、內飾選材甚至運輸便捷性進行了全盤重構。
這些藏在模擬機艙體里的“較勁”,或許不會被體驗者直接察覺,卻會在每一次推桿操作、每一次進出艙體時,用無聲的細節傳遞研發團隊的用心。
正如潘飛所說:“讓體驗在細節處自然流淌,這就是我們反復推倒重來的意義。”
“這次需求沒有被嚴格定義,反而給了我更多發揮空間。”軟件開發工程師楊豐談及互動功能開發時,眼中滿是創造的熱忱。正是這種“不設限”的開發環境,讓他得以將語音識別、手勢交互、互動拍照及直播聯機體驗等功能融入模擬機。
在楊豐看來,模擬機的革新未必依賴原創的尖端技術,更重要的是讓成熟技術 “活”起來。
這些看似簡單的功能疊加,成功讓傳統模擬機跳出“訓練工具”的刻板印象,多了幾分科技產品的時尚感與社交屬性。“真正的技術賦能,終究要回歸人的體驗本身。”楊豐堅信這種“始于顏值、終于體驗”的開發理念,而這款eVTOL模擬機,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
藍天航空SkyScape Flight Pod系列未來絕不僅是一臺展廳模擬機,它可實現“按需進化”。
成本平衡:在產品力與性價比間找到最優解
“好產品一定是市場認可度高的產品,只有商業上的成功才是試金石。”項目負責人王培清反復強調,“功能設計到位后,更要考慮如何以低成本落地。”產品失敗往往源于兩個極端:要么功能無法滿足客戶需求,要么成本過高導致定價超出市場接受范圍。因此,團隊必須“找到成本最優的解決方案”,讓產品在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具備讓客戶“真實受益”的價格優勢。
為實現這一目標,研發團隊將CNC精密加工、3D打印、焊接與鈑金等多種制造工藝,集中應用在這臺“小身材”模擬機上。以座椅為例:真機座椅成本高昂,必須用仿真座椅替代。團隊最初考慮汽車座椅,但汽車座椅比真機座椅寬 10cm以上,無法適配;隨后在網上搜尋各類航空座椅,也未找到合適款式;接著嘗試改造輕奢風格老板椅,雖顏值達標、價格可控,卻對真機的仿真度不足。
最終,團隊下定決心:自主開模、自主選材、自主包覆。“第一個版本的座椅縫隙大、海綿硬——我們直接否決了。”項目經理李鑫說。從模具精修到海綿厚度調試,再到皮革包覆工藝優化,在艙體加工截止前的最后兩天,團隊終于趕制出四個符合要求的座椅。無數次自我否定,只為接近那個“最合適的答案”。
未來展望:在創新之路上堅定前行
產品交付并非終點。SkyScape Flight Pod系列未來絕不僅是一臺展廳模擬機,它可實現“按需進化”—— 設備采用藍天航空標準的軟件平臺與模塊化設計,既能進一步簡化為體驗級設備,也能升級為基礎款工程模擬機,甚至加裝運動平臺后,升級為更高級別的飛行模擬器。
當這款eVTOL模擬機從效果圖變為現實時,團隊成員心中滿是激動。盡管這款產品曾伴隨爭議,即便如今,其未來發展方向仍未完全明晰,產品本身也并非毫無瑕疵。但有一件事確定無疑:好產品不是從完美開始,而是從“敢于把想象變成現實”開始。這份勇氣,就藏在那些“不被看好卻執意向前”的堅持里。
路遠且長,藍天航空的研發團隊已然在路上。未來,他們將繼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突破創新,在eVTOL模擬機領域探索更多可能,為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王振麟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