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一場以“開放共贏、同向發展”為主題的支持外資銀行發展工作會議在青島召開。會議聚焦打通外資銀行發展堵點,現場不僅發布了涵蓋三大方面15項具體政策的《關于支持青島外資銀行發展的若干措施》,還見證了青島市銀行業協會外資銀行工作委員會的正式揭牌,以及12組中外資銀行結對簽署合作備忘錄。
本次會議由金融監管局聯合青島市委金融辦聯合舉辦,其核心宗旨是為中資銀行在風控、合規和跨境業務推開一扇窗,為外資銀行在拓客、本土化發展打開一扇門,既提升中資銀行經營的“質”,又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的“量”,實現同受益、同呼吸、同發展。
政策護航:15項舉措優化外資銀行發展環境
青島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和上合示范區實施主體,始終堅持以開放促發展、以合作謀共贏。作為青島金融業的重要組成主體和市場參與者,外資銀行不僅為青島注入了國際金融資源、先進經營理念和多元產品服務,也推動了中資銀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是引資、引智、引技的重要橋梁紐帶。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背景下,推動外資銀行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外資機構深度合作,對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會上,青島金融監管局、青島市委金融辦共同發布《關于支持青島外資銀行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三個方面15項具體支持政策,這是青島金融監管局聯合青島市委金融辦,在充分調研、反復研究的基礎上,聚焦外資銀行關切,推出的一批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共分為三方面、15項具體措施。涵蓋暢通服務渠道、強化政策傳導、實施差異化監管、支持外資銀行拓展業務、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推動參與本地銀企對接活動、鼓勵外資銀行融入區域發展戰略等內容。為深化中外資銀行合作,全面優化外資銀行在青展業環境,助力構建金融高水平開放新格局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機制創新:外資銀行工作委員會搭建常態化溝通平臺
青島市銀行業協會外資銀行工作委員會于會上正式揭牌,該委員會由全部駐青外資銀行組成。青島市銀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青島市銀行業協會外資銀行工作委員會將整合所有駐青外資銀行資源,通過組織專題調研、銀企交流、政策培訓等活動,搭建外資銀行與政府、監管機構之間的常態化溝通平臺,助力外資銀行更快融入本地經濟、更好響應市場需求。
外資銀行一頭在內、一頭在外,具有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的先天優勢,是暢通“雙循環”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青島共有16家外資銀行分行,機構數量居全國第六,已成為全國外資銀行集聚度高、開放氛圍濃厚的城市之一。其中,青島作為我國對日韓開放的橋頭堡,共聚集5家韓資銀行和3家日資銀行。截至8月末,轄內外資銀行各項貸款余額355億元,在支持境外企業“引進來”和本地企業“走出去”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外攜手:12組“結對”共拓銀團貸款與跨境金融合作
“作為深耕青島的外資銀行,我們一直期待更多政策支持與合作機會,這次會議推出的支持措施和合作機制,真是為我們扎根青島、服務本地經濟注入了強心劑!”活動現場,一家來自韓國的外資銀行分行負責人難掩對會議的期待之情。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銀行負責人帶著跨境業務、公司金融部門團隊共同參會,仔細翻閱會議材料,認真記錄政策要點。會議現場最受關注的環節,莫過于12 組中外資銀行代表依次上臺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領域覆蓋銀團貸款、跨境金融服務、海外債券發行等多個關鍵領域。
“這次與中資銀行結對合作,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全球網絡優勢和中資銀行的本地資源優勢,比如在企業跨境并購、國際貿易融資等業務上實現互補。”一家外資銀行分行負責人在簽約后表示。
據了解,中資銀行深耕本地市場、客戶基礎扎實;外資銀行全球網絡廣泛、跨境業務經驗豐富。中外資銀行各有所長,合作空間廣闊。此次“1+1”結對機制,將推動青島轄內中外資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企業跨境經營的能力,實現“1+1>2”的合作效果。備忘錄的簽署,不僅是業務層面的合作,更是中國金融業高水平開放背景下中外金融機構融合發展落地青島的生動實踐。通過雙方優勢的有機結合,將為“引進來”和“走出去”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跨境金融解決方案。
青島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會議只是青島支持外資銀行發展、深化中外資銀行合作的“起點”。當前,中國正穩步擴大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青島金融監管局將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先行先試,繼續發揮對外開放前沿優勢,打造中外銀行合作的“青島樣本”,全力支持轄內外資銀行發展再上新臺階。
海風起處,開放潮涌。此次支持外資銀行發展工作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青島外資銀行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與合作平臺,更勾勒出一幅“中外資銀行攜手、金融與實體聯動、開放與發展共贏”的新圖景。未來,隨著各項政策落地見效,青島將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讓外資銀行在這片開放熱土上扎根生長,為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注入更多“國際金融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菁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