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北部的寶山鎮,村民多以果木種植、畜牧養殖為主,因此閑散地多、雜草多、養殖戶多的“三多”問題較為突出,加之鎮域屬丘陵地貌,部分村莊規劃建設存在“村中有場、場邊有戶”的不合理現象,如柴草亂堆亂放、樹枝大量堆積、養殖糞污裸露亂排等,一直是寶山鎮人居環境整治的最大短板。寶山鎮堅持“黨建引領、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通過構建責任體系、創新“共享”模式、完善長效機制“三維”發力,徹底改變鎮域面貌,打造潔凈寶山,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實現質變。
構建三級責任體系,黨建引領攻堅突破
寶山鎮建立“鎮黨委抓總、三級書記分層指導、黨政成員包村、機關干部包組、保潔員劃片包干”的網格化責任體系,開展“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活動,摸排突出問題1200項,建立整改臺賬,明確責任人及整改時限。選取3個自然村試點示范帶動,通過“村干部帶頭清、黨員主動清、村民動員清”三步工作法,清理5畝集體機動地,建成9個“共享場院”,集中堆放柴草堆343個,騰退空間打造“一米菜園”“一米花園”,形成易操作可復制、好推廣的樣板經驗。制定人居環境考核細則,成立督導組,實行考核結果與保潔經費、村干部績效掛鉤機制,月度檢查低于80分的自然村按分減發5%保潔費,對連續不達標村書記實施誡勉談話,推動壓力傳導到“最后一公里”。
創新共享治理模式,破解環境整治難題
寶山鎮通過共享場院來精準破題。整合閑置場院、林地等資源,按照“就近建設、就近使用”原則,建成264個“共享場院”,覆蓋全部44個自然村,劃分秸稈暫存區、農機具停放區等功能區,免費供村民使用,累計集中堆放柴草堆3566個,“小投入”破解亂堆亂放“老大難”。投入扶貧資金200萬元,共享養殖提升“雙值”。寶山鎮堯王山前村建設的集中養殖場,可容納牛羊600頭,解決67戶散養戶糞污直排問題,打造“集中養殖、科學管理、糞污無害化處理”的生態養殖模式,既扮靚村莊“顏值”又提升產業“產值”。統籌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城維費、鎮級扶貧資金等共計510萬元,動員21家企業捐贈40萬元,組織526名公益崗參與整治,年節省保潔經費160萬元,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助力、公益崗補充”的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
完善長效治理機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德育積分煥發新動力。寶山鎮將“柴草亂堆”“垃圾分類”等納入“1+5+N”德育鄉村評價體系,村民通過清理“四大堆”等行動獲取積分,累計兌換獎勵40萬元,清理亂堆8000余處,帶動3萬余人次主動參與,實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同時組建44支“1+2+3”村級管家服務隊(1名黨員牽頭+2名保潔員負責+3名志愿者輔助),建立“劃片包干+動態巡查”機制,開展場院設施維護、秩序管理專項行動37次,整改圍擋破損等問題120處。實施“拆違建綠、見縫插綠”行動,利用整治騰退土地空間再造提升品質。栽植翠竹2200米、百日紅等景觀植物20畝,打造口袋公園18處、生態停車場9個,形成“場院規范-環境美化-品質提升”的良性循環。
共享農機具停放處
截至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已建成1642個共享場院、27個共享養殖場、358個共享農機具停放處,有序規范堆放柴草堆37279個,科學集中養殖大型牲畜525頭,安全整齊存放農機具384臺。“三個共享”既破解了柴草、雜物、農機具亂堆亂放的問題,又美化了環境,提高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為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提供了示范樣板。
未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將持續秉持系統規劃、統籌推進的戰略方針,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堅持美村與富村并進、塑形和鑄魂并重,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協同推進,既用好示范點帶動、干部績效掛鉤等“老辦法”,更拿出新措施、新行動,把“德育鄉村”等基層治理方式和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推動形成農業生產、農村建設、鄉村生活生態的良性循環之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通訊員 曹艷星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