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青島西海岸新區金黃鋪滿大地,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鐵山街道新河村的柏油路寬闊整潔,房前屋后綠樹掩映,鮮花點綴。誰能想到,這里曾是省級人居環境薄弱村。不遠處的大場鎮韓家洼村,村民丁元升指著村口的衛生評比公示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現在家家戶戶門口都干凈,誰家分數高上了榜,那臉上可有光了!”這樣的蝶變景象,正是西海岸新區創新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百工程”結出的豐碩果實。
村居新貌
面對18個涉農鎮街、近百萬常住人口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考,西海岸新區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結合新區實際,提出“三個一百”模式,探索出“分類施策、靶向攻堅、長效管護”的精準路徑。區農業農村局將全區重點村莊科學劃分為三個梯隊,量身定制整治方案:對100個基礎設施較好的村莊,重在環境衛生常態保持和品質提檔升級;對100個中等水平村莊,著力補齊短板、建章立制鞏固提升;對100個基礎薄弱的村莊,則實行“黨政成員包村責任制”,集中力量攻堅突破。鐵山街道新河村黨支部書記劉運波帶領村民拆除違建、清理溝渠,閑置土地變身綠化帶和小廣場,還建立起“黨員包片、村民監督”的長效機制,成功演繹了后進變先進的華麗轉身,正是“三個一百”攻堅成果的縮影。
“共享模式”巧解治理頑疾
農村人居環境的痛點如何化解?寶山鎮率先給出了“共享”答案。針對當地果木種植多、畜牧養殖戶多、柴草亂堆亂放多的“三多”現象,新區指導寶山鎮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選取黑埠溝、叢家屯、七寶山3個自然村試點,通過村干部帶頭清、黨員主動清、村民動員清三步工作法,清理5畝村集體機動地,建成9個“共享場院”,集中堆放柴草堆349個,形成了全區可復制、可推廣、可操作的樣板經驗。走進大陡崖村,一處花香四溢、整潔有序的場地格外引人注目。村書記楊力介紹:“這里以前堆滿雜物垃圾,現在成了村民聊天休憩的‘共享場院’。”截止目前,新區高效整合閑置資源,規劃打造“共享場院”1652個,規范堆放柴草堆3.7萬多處,一舉解決了亂堆亂放的頑疾。
寶山鎮堯王山前村的“共享養殖場”則帶來了經濟和環境的雙贏。利用扶貧資金建設的集中養殖場,將67戶散養戶的200余頭牛羊集中管理,配套沼氣池和有機肥加工車間,糞污變廢為寶。養殖戶周慶波算得明白:“集中養省飼料省人工,糞肥還能賣給合作社,一年多掙兩萬塊!”
膠南街道李家洼子、泊里鎮蟠龍村等35個網格,“共享農機具停放處”解決了農機具散亂停放的老大難問題。384處統一規劃、編號管理的停放點安裝了24小時監控,配備了安全設施。“過去農機具到處放,現在停得整齊又安全,方便得很!”包村干部趙富治對新模式贊不絕口。
“五微地塊”繡出方寸之美
方寸之地也能煥發大美。張家樓街道深諳此道,創新提出“五微地塊”理念。村民們自發清理房前屋后的“四大堆”,利用村莊邊角空地、零星地塊和小巷胡同,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打造出一片片精致的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微公園、微場院。達尼村建立了“村干部+公益崗”聯動機制,確保“每個胡同、每個角落都有人管”。紀家店子村發起的“微心愿認領微地塊”活動,吸引了200多名村民主動認領管護責任,營造出“人人愛美護美”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全區已高效更新“五微地塊”2254處,栽植翠竹1.97萬米、百日紅等景觀植物840畝,實現了農村環境從“亂”到“治”、從“治”到“質”的飛躍。
村居新貌
人居環境的改善,極大地激發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張家樓街道依托萬畝櫻桃花海,打造“春賞花、秋摘果”的鄉村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帶動周邊農戶銷售土特產收入超千萬元。大場鎮河崖村利用整治騰退的土地建起親子農場和露營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年均分紅5000元。“環境好了,游客來了,家門口就能賺錢!”村書記張則莊喜笑顏開。王臺街道通過治理河道、修復濕地,引進生態農業項目,種植的5000畝有機水稻打響了“稻香小鎮”品牌,畝產值提高了40%。大村鎮則整合“共享場院”資源,發展起菌菇種植合作社,年產菌棒100萬袋,吸納200余名村民就業。“環境整治不僅讓村子變美了,還讓我們有了新產業!”合作社負責人宋江富介紹道。
文明鄉風潤澤幸福生活
鄉風文明也在悄然浸潤。六汪鎮修繕大禮堂、挖掘紅色文化,珠海街道村民自編自演環境整治小品,用鄉音俚語傳播環保理念。“現在亂倒垃圾的少了,鄰里互助的多了,村里越來越和諧!”片區書記張煥強深有感觸。全區283支由“1名黨員牽頭+2名保潔員負責+3名志愿者輔助”組成的村級清潔服務隊,劃片包干、動態巡查,累計維護場院秩序3237次,整改問題34120個。連續5年投入1244萬元銜接資金用于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將“柴草亂堆”“場院清潔”等納入“1+5+N”德育鄉村評價體系,推行環境整治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清理四大堆13.8萬余處,70萬余人次主動參與,實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連續4年開展德育鄉村創意設計大賽,“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美麗鄉村
如今的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既有清新怡人的“顏值”,更添富裕和諧的“氣質”。從爛漫的櫻桃花海到翻滾的金色麥浪,從充滿智慧的共享場院到高效便民的數字治理,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黃海之濱徐徐鋪展。環境美了,村民富了,幸福生活的歡歌在綠水青山間久久回蕩……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項長期工程,需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范瑞非表示,“未來,新區將以深化拓展‘三個一百’為抓手,大力推廣智能垃圾分類與污水智慧處理系統提升治理效能,積極探索政府市場協同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活水,深入實施‘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不斷筑牢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根基。”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通訊員 曹艷星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