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鋸鏈失效分析及其優化方法研究’,國產鋸鏈目前普遍存在‘能用不耐用’的問題……”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結題答辯會在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征和工業)總部會議室展開,答辯人鐘曉康是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后。
答辯委員會專家經過嚴謹質詢和評議,一致認為鐘曉康的科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意通過鐘曉康的博士后出站報告。
在順利出站后,鐘曉康選擇繼續留在征和工業開展科研工作。
縣城企業飛來“金鳳凰”,源于青島市政企合力探索出的“引得來”“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引進培養新范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優厚待遇吸引人才
2020年12月,鐘曉康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于2023年7月正式進入征和工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公司在平度,屬于青島比較偏遠的地方,對于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但是公司歷來重視人才,前期通過獵頭、校園招聘等多渠道尋訪,我們發現鐘博士的學習經歷、專業背景以及工作經驗與公司的博士后招聘需求高度契合。洽談過程中,我們在薪資待遇、家屬安置、導師團隊以及研發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了很高誠意,最終成功引進了鐘博士?!闭骱凸I人力資源部部長劉丁表示,特別是青島市的博士后資助政策也給企業提供了助力,為企業外出招引人才加足了砝碼。
為了吸引集聚更多博士后青年人才,青島市發布了《青島市促進博士后聚青創新創業實施細則》,對在站博士后每月給予7000-13000元生活資助,自政策出臺以來,已經累計吸引超過3000名博士后來青,實現了博士后人才“引得來”。
聚智創新用好人才
長期以來,國產鋸鏈在原材料成本和產品質量方面均面臨技術瓶頸,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
針對國產鋸鏈的強韌化需求,鐘曉康通過研究,創新提出了“失效機理解析→設計制造調控→場景適配應用”的工程化解決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了國產鋸鏈在極端工況下的早期失效問題,有效提升了鋸鏈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既助力了國產鋸鏈產品的外銷出口,同時也對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旨在為高技術人才與企業搭起橋梁,促進產、學、研相結合。通過設立一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員,完成一項創新研究項目。
項目研究是發揮博士后人才效能的關鍵,通過開展博士后項目研究,不僅能夠攻克技術痛點,還有助于提升企業科技創新實力。為了更好地助力博士后開展項目研究工作,青島市專門對博士后承擔的創新項目按照5-10萬元的標準給予資助,促進博士后人才“用得好”。
優化體系培養人才
“我們聘請了吉林大學鏈傳動研究所教授孟繁忠為行業導師,聘請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廣春為流動站合作導師,同時還配備了公司導師團隊,構建起流動站+工作站+行業專家的多元培養體系?!闭骱凸I技術中心副主任謝愛軍介紹說,公司還為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經費,用于購買設備、軟件和實驗材料等,并與多所高校、研究所建立起產學研合作平臺。
“首位非在職身份博士后的成功出站,是公司研發體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證明了公司不僅能夠吸引高端人才,更具備了培養頂尖科技人才的能力!”征和工業副總裁陳立鵬表示。
據悉,為了幫助企業留得住人才,引導更多優秀博士后人才向生產力一線集聚,青島市特別將出站后進入企業工作的博士后聚青資助標準由25萬元提高到40萬元,目前已有近70位出站博士后受益。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