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開幕式上,自然資源部南海局聯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署、澳門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事及水務局、深圳市海洋發展局共同發布《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構建起“陸海空天”一體化監測網絡,通過對三地400余個生態監測站位的持續監測、8大類21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重點監測,以及海洋生態災害和生態問題的跟蹤監測,基本掌握了大灣區海洋生態的現狀、變化和風險情況。目前,大灣區海洋生態狀況總體穩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海水環境、沉積環境等各項監測指標值均在正常波動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指數保持穩定,中華白海豚、海龜、鱟等海洋珍稀瀕危生物種群穩定。
《報告》還反映出,粵港澳三地通過完善制度體系、推進區域協同、優化保護格局、實施生態修復等系列舉措,不斷加強區域融合治理,積極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取得了諸多突破性進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保護修復案例,并創建了多個國際、區域合作平臺。
未來,粵港澳三地各涉海部門單位將加強聯動監測、技術互鑒、標準對接及成果共享,努力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為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際一流灣區貢獻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