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中國海洋大學承辦,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等協辦的2025年生態環境部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與海洋環境保護國際研討班學員走進上合示范區,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內容開展現場調研學習活動。本次研討班由生態環境部主辦,圍繞氣候變化熱點及海洋環境保護議題開展培訓,以進一步提升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海洋環境保護能力,共有來自15個國家的28名學員參加。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研討班一行首先抵達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作為上合組織框架下生態環保合作的重要載體,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山東)積極搭建起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加強與相關國際機構聯動技術交流、研究等活動,為上合組織國家綠色發展提供支持。活動現場,學員們參觀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的整體規劃、建設理念及核心展示等內容,從各國特色展品到合作成果陳列,全方位了解了上合組織國家在經貿、文化、生態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歷程,近距離感受了不同國家的生態環保實踐案例與文化特色。
隨后,學員們前往青島光大建發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實地觀摩固廢處理與資源循環利用成果,在垃圾焚燒發電主控室、垃圾吊控室、環保處理車間等重點區域,直觀了解了固體廢物從接收、焚燒處理、發電并網、污染物達標排放的全流程運行情況。企業負責人為學員們詳細介紹了項目在技術創新、節能降耗、環保達標等方面的建設運行經驗。學員們圍繞固廢處理技術難點、資源回收利用率提升、環保標準執行等話題與企業展開深入交流,部分學員還就本國固廢處理現狀與企業探討合作可能性。
學員們來到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參觀了解了碳管理體系(上合)服務中心的服務空間和理念,圍繞小島嶼的國際減碳路徑、氣候中和社區和能源一體化轉型、碳管理體系、碳核算體系等主題開展座談交流。學員們結合本國實際需求,與碳管理體系(上合)服務中心、聯合國規劃署哥本哈根氣候中心、德國能源署、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等機構代表在加強生態環保國際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技術經驗、共同提升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調研活動也是基地深化國際能力建設合作的實踐之一,青島市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快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山東),在環保信息共享、技術交流、能力建設等多領域持續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完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貢獻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