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全球首艘安裝旋筒風帆的40萬噸級礦砂船“SOHAR MAX”輪(中文名:蘇哈輪),在青島引航站引航員的精心引領下,成功實現港池內滿載掉頭靠泊,展示出青島引航在超大型船舶靠泊的過硬實力。
“蘇哈輪”總長360米、寬65米,吃水達23.1米,其甲板上巍然屹立的5個高37.8米、單個重達135噸的銀白色旋筒風帆系統尤為矚目。綠色創新設計雖為遠洋航行提供了助力,卻給靠泊帶來了極大挑戰。因風帆位置影響,船舶左側帶纜困難,必須在港池內完成掉頭,以右舷靠泊。
“蘇哈輪”滿載排水量達45萬噸,質量、慣性極大,要在董家口港區有限的港池水域內完成安全、精準的掉頭及特殊右舷靠泊,對水域條件、船舶操縱精度以及拖輪的配合程度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青島引航站高度重視這次特殊引航任務,分管站領導組織技術骨干進行多輪縝密研討,量身定制了詳盡的靠泊方案;青島引航站引航七科制定詳細的引航計劃,周密規劃船舶進港時間、航道護航、掉頭時機、拖輪配置以及應急處置預案等關鍵節點,精準計算港池掉頭的最佳時間窗口,精確控制船舶掉頭所需水域,規避港池內淺點,并科學配置拖輪數量與帶纜位置,確保萬無一失。
當天早上8時30分,引航七科科長張慶濤、高級引航員李志波同時登輪,靠泊過程中,港區遭遇大雨風浪天氣,憑借對港口水文氣象條件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的超大型船舶操縱經驗,沉著冷靜、精準操控,并高效指揮多艘拖輪進行默契配合。經過長達5小時的緊張作業,“蘇哈輪”最終被安全、平穩地靠在董家口港區D1泊位。
此次“蘇哈輪”在董家口港區的成功掉頭靠泊,不但彰顯了青島引航站在超大型船舶靠泊作業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而且為未來更多類似船舶靠泊積累了寶貴經驗,進一步提升了青島港在國際港航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注入新活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