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公布全省信用交通典型經驗應用試點結果,確定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等9個市交通運輸局為全省“信用交通典型經驗應用試點”。經過前期積極申報,青島市交通運輸局駕駛員培訓和港航管理兩大場景成功入選全省信用交通典型經驗應用試點,成為全省唯一在兩個領域入選且入選數量最多的城市。這是對青島市交通運輸局信用交通工作的充分肯定,彰顯了青島市信用交通建設的顯著成效。
駕駛員培訓場景:智信賦能構建駕培行業信用閉環管理新體系
市交通運輸局貫徹國務院預付消費監管要求,落實省交通運輸廳信用交通標準化、數字化、場景化建設部署,針對駕培行業預付費亂象、資金安全風險、信用缺失等痛點,市運輸中心創新構建“數字+信用+AI”治理新范式。打造信用監管智慧平臺,實現學費銀行存管、電子合同簽約、學次付費結算,保障資金安全零風險,塑造“數字+平臺賦能”的服務模式;建立“事前公開——事中評價——事后獎懲”的全鏈條機制,動態信用評價掛鉤銀行預撥款比例,構建“信用+監管閉環”的管理體系;應用人臉核驗、智能匹配等技術,推行“無AI驗證不培訓、無學員評價不付費”機制,形成“AI+服務保障”的智能約束機制。該體系有效破解行業痛點、化解資金風險、提升治理效能,凈化市場環境,實現學員權益、駕校發展與行業監管的多贏,為預付式消費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青島方案”。
截至目前,新模式已惠及超28萬名學員,有效保障了學員權益,讓培訓消費更透明、更自主,行業治理效能跨越式提升,投訴量下將56.80%,退費糾紛降幅超90%;權益保障實現飛躍,學員滿意率提升至95%,行業發展生態持續優化。
港航管理場景一:港口岸電數據平臺賦能綠色港口信用交通建設
市交通運輸局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及交通運輸部綠色港口建設部署,市運輸中心聚焦船舶靠港污染治理與能源清潔化轉型需求,創新構建岸電數據互聯平臺。平臺集成物聯感知、數據融合、智能分析技術,打造“監測——分析——管理”一體化數字底座,為港口綠色信用監管體系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平臺實時歸集岸電使用全量數據,動態監測減排成效,通過數據可視化為行業信用評價預留接口,助力構建“科技驅動 數據賦能”的港口綠色發展新范式。
平臺運行以來,已累計實現減排氮氧化合物70.3噸、二氧化碳1051.5噸,年減排二氧化碳超百萬千克,顯著降低港口污染。岸電使用率同比提高42%,港口硫氧化物減排量達3.6萬噸/年,數據追溯效率提升90%。
港航管理場景二:信用建設推動海上旅游客運高質量發展
市交通運輸局牽頭成立碼頭整治專班,出臺《青島市海上旅游客運管理辦法》《青島市游艇租賃管理辦法》,推動行業革新整合,聚焦海上旅游客運市場“小、散、亂”問題,創新運營模式,建立碼頭、航線、售票、結算、運營“五統一”聯合運營。市執法支隊以信用建設為抓手,創新行業自律模式,推動服務質量提升,組織海上旅游客運企業簽訂《守法誠信經營承諾書》,構建“誠信興商、守法共贏”生態,將法律法規轉化為企業自律公約,以行業自律推動“被動監管”向“主動履責”轉變,通過公開承諾、協同監督、隱患自查等舉措,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海上旅游客運信用建設依托信用承諾機制優化監管模式,實現從事后處罰轉向事前引導,監管效能大幅提升。信用數據與金融、文旅等領域的聯動應用,進一步強化了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實施后,海上旅游客運領域形成了統一規劃、規范管理的市場格局,行業集約化水平顯著提升。
信用交通建設永遠在路上。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以此次入選為契機,按照省“信用交通典型經驗應用試點”驗收指標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工作措施,積極穩妥推進試點工作,發揮“信用交通”建設在改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形成適合交通運輸領域可復制、可推廣的“青島經驗”。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