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青島市公安局嶗山分局獲悉,開學季來臨,一些不法分子將目光盯上了學生和家長群體,設計各種騙局,詐騙錢財。為此,公安部門發布緊急預警,梳理幾類常見的騙術,提醒廣大家長、學生在開學季要提高警惕。
據了解,近日,初一學生張同學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收到一條信息,對方自稱是“民警”,稱接到舉報,張同學之前在玩一款手機游戲時存在詐騙其他玩家的行為,需要張同學配合調查。想到自己之前確實玩過這個游戲,又看到對方出示的警官證,張同學一下子慌了神。“民警”稱,如果張同學要證明自己未存在違法犯罪行為,需到指定的網購平臺購買價值1萬元的指定商品,方可解除涉案嫌疑。
但張同學的手機并未開通支付功能,該“民警”表示自己可以代替張同學購買商品,只要張同學使用父母的手機掃描二維碼轉賬即可。慌了神的張同學趁家長不注意,偷偷拿起媽媽手機,分3次掃碼轉賬,合計被騙1萬元。不久后,家長發現了此事,趕緊撥打110報警。
這是近期學生、家長被騙案件中的一起。據介紹,開學季,騙子往往會以“假冒老師群內收費”及“發送含有木馬程序的成績單”等方式,對家長和學生實施詐騙。
如騙子假冒老師混入班級群,將頭像和昵稱換成與老師一致,發布收費通知,讓家長掃二維碼交納班費、材料費等各種費用。
還有的詐騙分子會冒充老師,給家長發送“成績單”“課程表”等帶有鏈接的短信,其實這些鏈接背后是木馬程序,會竊取個人信息。竊取個人信息后,騙子會誘導家長、學生提供相關驗證信息,實施詐騙行為。
此外,還有“運作入學”“冒充老師謊稱孩子住院”等詐騙方式,五花八門。
面對各種開學季騙局,該如何應對呢?警方提醒,首先,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不掃描不明二維碼,更不要向陌生賬號轉賬匯款。其次,不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妥善保管好個人信息。有疑問可以及時與校方、班級老師或其他學生家長進行核實,一旦被騙請第一時間撥打110進行報警。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海杰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