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王”市值突破5200億元,頂破國產AI天花板。
8月22日,國產AI芯片龍頭寒武紀大漲20%,盤中接連突破1100元和1200元兩大關口,收盤價達1243.20元,總市值5201億元,在全部A股總市值排名中位列第24位,在AI芯片行業中排名第一,在整個半導體大行業中排名第三,僅次于工業富聯(AI服務器)和中芯國際(晶圓加工)。
拐點確立 大佬爆買
一時間,“寒王”燃爆了。市場流傳人稱章盟主的牛散章建平在寒武紀上一天浮盈12億元。根據公開信息,章建平2024年年末新進成為寒武紀前十大股東,持股數533.88萬股,期末市值約為35億元;今年一季度加倉14%,持倉超過600萬股,位列第七大股東,期末市值約為38億元,按此數據估算,8月22日其單日浮盈或可達到13億元左右。不僅是牛散,香港中央結算公司也在今年一季度增倉512萬股,成為寒武紀第四大股東,這表明海外資本也相中了“寒王”。
“寒王”開始炙手可熱,質變正是發生在2024年四季度到2025年一季度。
去年四季度,寒武紀營業收入為9.89億元,同比上升75.5%;歸母凈利潤為2.72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4071萬元成功扭虧,這也是寒武紀實現首個季度盈利。
今年一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11.11億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11.74億元,同比增長42.30倍,歸母凈利潤為3.5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7億元再次成功扭虧。
至此,寒武紀已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景氣拐點確立。
業績高增 未來可期
寒武紀作為國產AI芯片龍頭公司確立景氣拐點,與國產AI行業高速增長互為印證。
AI大模型訓練和推理需求爆發,海內外云廠商資本開支持續提升,有研究機構預測自2024年起未來5年的全球算力規模增速將超過50%。在全球產業趨勢和國內產業政策雙重推動下,中國算力規模實現高速增長,已經在全球排名第二位,占比超過30%。
算力的核心看芯片。根據Wind數據,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有望達920億美元,同比增長29.58%,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占比約為30%。從競爭格局看,雖然英偉達仍然在技術水平和市占率上具有絕對領先地位,但寒武紀、華為等國產廠商正在加速追趕,在自主可控的硬約束下,中國AI芯片市場的國產化率將持續提高。
全球市場規模總量增長和國產替代份額增加,共同推動國產AI芯片龍頭業績持續高增長,這個推動寒武紀股價持續大漲的邏輯,在財務報表上可以找到更多證據。2024年四季度和2025一季度,寒武紀存貨分別為17.74億、27.55億,環比增加9.81億元。兩個季度的預付款分別為7.74億元、9.73億元,環比增加1.99億元,存貨和預付款大幅增長,說明公司對未來批量出貨有把握,正在積極擴大生產。
如果未來業績不斷得到兌現,寒武紀股價會出現越上漲、市盈率越低的現象,也就是站在當下可以買到一個更有價值的未來,而資金不斷涌入寒武紀,搶購的就是這個大概率會實現的更美好的未來。
更重要的是,寒武紀市值突破5200億元為國產AI芯片打了樣,行業市值成長空間打開,產業鏈上更多的相關公司會得到市場更多關注,國產AI芯片板塊的整體行情已經呼之欲出。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