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青島做家政創業這兩年,真是踩著政策的‘春風’往前跑!”張姐指著家政公司的新辦公區高興地說,“我從最初參加免費技能培訓拿補貼,到創業時申請到扶持資金,每一步都有政策托底,讓我在青島打拼更有信心和底氣了。”張姐的心聲,正是青島服務消費領域人才成長的生動寫照。
近日,青島市聚焦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主旋律,在全國率先創新出臺《關于加強服務消費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一系列“真金白銀+用心用情”的組合拳,為人才搭建起成長的“階梯”、發展的“舞臺”、歸屬的“港灣”。
從“紙上福利”到“指尖到賬”
“我在手機上提交了申請,兩天后就收到了住房補貼,這效率真高!”在嶗山區扎根的餐飲行業管培生小武,至今對政策兌現的速度印象深刻。作為外地來青工作的“00后”,他本以為申請租房補貼要跑斷腿,沒想到全程線上操作就辦好了。
這樣的驚喜,源自青島為服務消費領域人才量身定制的“政策禮包”。在青島,青年人才憑學歷就能領住房補貼,每月標準為本科500元、碩士800元、博士1200元,補貼直接打入個人賬戶;碩博研究生購房最高享15萬元的一次性安家費。更暖心的是,這兩項政策打破了“申請-審核-撥付”的傳統流程,采用“即申即享”模式,數據多跑路、人才少跑腿,補貼到賬速度以“天”計算。
不止于此,青島還拿出“真金白銀”激勵人才生態建設:中介機構或個人成功引進高層次服務消費人才(團隊),最高能拿100萬元獎勵;企業組織員工參加技能培訓,按培訓等級和人數享專項補貼。為了讓政策直達基層,人社部門變“坐等咨詢”為“主動敲門”,線上通過短視頻、直播宣講拆解政策細節,線下開展“行業專場解讀會”,連賣早餐的大姐都知道:“參加技能培訓能領錢,政府幫咱長本事!”
從“入門小白”到“行業骨干”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學到專業的按摩知識,‘就享家’樂業服務站的技能培訓幫我解決了就業難題。”市北區的史姐拿到保健按摩培訓合格證書后激動地表示,“現在,社區就業人才服務專員幫我對接居民服務需求,我不僅靠技能賺了錢,還能幫家人調理身體,感覺自己離‘金牌健康管家’不遠了!”
劉女士的“就業蛻變”,正是青島市構建“家門口”“技能提升+崗位對接+精準扶持”全鏈條閉環服務的縮影。
在這里,人才從入行到進階,每個階段都有“量身定制”的培訓。想入門?青島的“產業學院”“技能創新中心”直接把課堂開在企業里;想就業?“198大學生流動服務站”從崗位推薦、簡歷優化到創業項目孵化全程跟進,2024年幫助數百名大學生在服務消費領域找到了心儀工作;想進階?“技能大師進企業”活動送來“實戰秘籍”,青島邀請家政、餐飲、養老等行業的技能大師組成“企業導師團”,定期深入企業手把手教學,讓基層從業者少走彎路、快速成長。
從“異鄉打拼”到“此心安處”
“我辦理落戶那天,社區工作人員全程陪著我跑手續,真的是太貼心了。”從東北來青島生活的姜先生本來擔心不好融入,沒想到從公司注冊、人才落戶、綠卡申請等各類業務辦理都有專人負責對接辦理,真正實現了“來了就是青島人”。
這份“把城市當作家”的歸屬感,源于青島對人才全方位關懷的細膩用心。在青島,高層次人才有“綠色通道”,一張“人才服務卡”就能搞定所有“急難愁盼”,讓人才把精力放在干事創業上;中小微企業從業者有“共享港灣”,人力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整合了招聘、社保、法律咨詢等服務,連小微企業都能享受到專業的HR支持。更重要的是,青島讓服務消費人才“被看見、被尊重”。正如養老護理員小李說的:“我上次在社區做公益講座,居民們握著我的手說‘謝謝’,那種被需要、被認可的感覺,比拿獎金還開心!”
從“逐夢之地”到“成長沃土”
清晨的青島,家政員騎著電動車穿梭在街巷,為家庭帶來整潔;養老院里,護理員正陪老人做康復訓練,笑聲溫暖了晨光;餐廳后廚,廚師顛勺的火苗映紅了臉龐……這座城市的煙火氣里,藏著服務消費人才的奮斗身影,更藏著無限可能。
隨著服務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青島的政策紅利還在持續釋放:服務消費領域的人才缺口不斷被填補,崗位需求連年增長;企業因人才賦能而提質升級,家政服務更專業、養老護理更精細、餐飲體驗更優質;而人才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分享著城市發展的紅利,收入穩步提升,職業尊嚴感越來越強。
如今的青島,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托舉起一個又一個“張姐”“小武”“史姐”的夢想。在這里,政策有溫度,成長有支撐,歸屬有保障,機遇看得見。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扎根這片沃土,與青島一起,在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共同書寫一座城市與一群奮斗者“雙向奔赴”新篇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