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青島,黃臺路上的老建筑煥然一新,亞洲最大斷面隧道在地下靜默穿行,裝配式建筑工地的機械臂劃出精準弧線——這座城市正經歷著一場靜水深流的變革。上半年,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創新為筆、以民生為墨,在產業轉型、民生保障等領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從政策組合拳穩定樓市到歷史街區活力再生,從智能建造突破到綠色低碳轉型,青島正探索著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政策創新激活市場一池春水
今年上半年,面對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青島打出了一套精準施策的組合拳。“住房以舊換新”政策通過政府補貼、房企讓利、中介服務的三方聯動,上半年促成二手房置換新房交易量同比增長。多子女家庭梯度補貼政策則針對二孩、三孩家庭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購房補貼。住房“以舊換新”、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等12條房地產新政為房地產市場注入了活力。
在線下,“住福青島”房交會走進社區、企業,開展移動售樓處服務;在線上,數字營銷平臺集成VR看房等功能,用戶留存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套“線上+線下”的組合拳,讓青島新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較去年年末有了明顯縮短。
老城歷史建筑煥發新活力
漫步在修繕一新的黃臺路歷史街區,可以看見百年老建筑的外立面保留著歲月痕跡,內部已植入文創、民宿等新業態,讓市民的租金收益翻了2倍。這得益于青島創新的“保留外立面+內部功能重置”模式,讓2.8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筑重獲新生。
在地下,71個老舊管網改造項目正如火如荼進行;在地上,亞洲最大開挖斷面的唐山路隧道順利貫通,提高了區域出行效率,更好支撐城市發展。同時建成麥島路、浮山全民健身中心等25個停車場項目,新增泊位5000余個。
“我們不僅要讓城市‘面子’更美,更要讓‘里子’更實。”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智能建造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在青島一處正在施工的工地上,BIM技術和建筑機器人正在協同作業,讓鋼結構安裝誤差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這是青島智能建造的縮影,也是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DeepSeek大模型在招投標領域的應用更是一場革命。該系統對投標文件進行全面人工智能閱讀和分析評價,自動生成分析評價報告,提高了虛假投標識別準確率,讓招投標更加陽光透明。
上半年,青島加強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建設,培育智能建造項目試點10個,在全國智能建造試點評估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實施《智慧住宅小區-數字家庭建設指南》入選住建部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做法清單。在全省率先將DeepSeek大模型引入房建市政招投標領域,推行人工智能輔助評標機制。
在綠色轉型方面,青島拓展全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成效,建成綠色建筑649萬平方米,完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量705萬噸,推動3個項目入選全省超低能耗與近零能耗建筑典型案例。開工裝配式建筑212萬平方米,2項新型工業化技術入選住建部第一批裝配式建筑可復制可推廣技術體系和產品目錄。
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人表示,下半年將重點推進配售型保障房建設,確保12.2萬套安置房按期交付,同時加快膠州灣第二隧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讓市民切實感受到城市發展的溫度與速度。
從房地產市場穩定到城市品質提升,從傳統建造到智能轉型,青島住建正在書寫著新時代的答卷。歷史與現代交融,產業與民生共進,青島正展現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國瑾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