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奮力打造“產業強、鄉村美、治理優、農民富”的宜居宜業和美家園,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改革賦能,城鄉要素活水涌流
張家樓街道以改革為筆,巧妙盤活沉睡資源,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在西石嶺村,閑置的6畝集體建設用地煥發新生,蝶變為集民宿、創業孵化、農耕體驗、養老助餐于一體的“耕讀學堂”與“鄉憶工坊”。更令人矚目的是,原致通化學80.5畝工業用地成功實現華麗轉身,變身為熱鬧非凡的“張家樓新大集”,并于今夏成功舉辦首屆街道啤酒文化大集,完成了從沉寂“銹帶”到活力“飄帶”的精彩蝶變。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街道積極引入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櫻桃、藍莓、葡萄等特色種植產業。同時,借力農村電商平臺,讓優質農產品直達城市餐桌,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產業聯動,融合創新動能澎湃
立足本土特色,張家樓街道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智慧農業、數字農業技術的引入,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重點打造的“田園綜合體”,融合農業觀光、休閑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已成為市民游客熱衷的鄉村打卡勝地。返鄉青年積極投身民宿、農家樂、手工藝品等特色產業,形成了“農業+旅游+文創”的完整產業鏈條,不斷拓寬鄉村經濟的廣度和深度。紫斐藍莓果酒產業園便是典范,通過與高校共建“藍莓深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引進專家攻克技術難關,成功將藍莓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并獲批“青島市鄉村振興專家工作站”,帶動周邊8個村莊標準化種植藍莓3000畝,實現了科技、人才與產業發展的完美融合共生。
村民共建,宜居家園和美共享
建設和美鄉村的核心在于村民的積極參與和共建共享。張家樓街道通過政策扶持、技能培訓、搭建創業孵化平臺等舉措,積極引導大學生、鄉賢能人以及普通村民等多元主體投身家鄉建設,使其成為鄉村治理和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村民在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建設和環境整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共同探索著鄉村治理的新模式。在這一理念引領下,街道持續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努力打造美麗宜居的鄉村新風貌,讓家園更加舒適,生活更加美好。
啤酒文化大集。
張家樓街道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現了城鄉融合驅動鄉村振興的蓬勃活力與巨大潛力。通過系統性改革、產業深度融合和村民同心共建,這里正譜寫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篇章。面向未來,張家樓街道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激發內生動力,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可借鑒、可推廣的“張家樓經驗”。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