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清晨,金燦燦的陽光傾灑安丘大地,青版財經小記者開啟了第二天的研學之旅。他們首先來到城頂山生態旅游區。小記者奔赴城頂山生態旅游區,探訪能聽懂鳥語的“奇人”公冶長的故事;隨后走進果園,體驗采摘安丘特色油桃的樂趣;更有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付濤現場教授風箏制作與拓印年畫技藝。這場融合文化韻味與趣味體驗的精彩旅程,讓小記者收獲滿滿。
合影留念
探秘城頂山
參觀城頂山景區
小記者一早在百泉禾墅農場戶外營地集合,向著城頂山進發。大巴車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駛入景區,窗外,郁郁蔥蔥的植被如綠色的畫卷徐徐展開,晨霧似輕紗般繚繞在山間,為這座古老的山峰增添了幾分朦朧與靜謐之美。景區主任呂金凱笑著賣起了關子:“今天咱們要去拜訪一位能聽懂鳥語的‘奇人’的故居,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呀?”老師的話瞬間點燃了小記者的好奇心,大家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探索之路,嘰嘰喳喳地討論著,心中滿是期待。
大家一鼓作氣登上了觀松臺。站在臺上,極目遠眺,漫山遍野的松樹盡收眼底。蒼翠的松林在山風中此起彼伏,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松濤陣陣,聲聲入耳。指著遠處的松樹,呂金凱向小記者介紹:“城頂山的松樹形態各異?!?小記者立刻來了興致,紛紛睜大眼睛,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
將近2500歲的銀杏樹
城頂山景區主任呂金凱向小記者和家長介紹銀杏樹。
兩棵高大挺拔的銀杏樹赫然映入眼簾,它們如兩位歷經滄桑的巨人,靜靜地佇立在那里,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呂金凱主任指著粗糙的樹干,感慨萬千:“這兩棵銀杏樹可是大有來頭,它們是公冶長與孔子夫婦親手種下的,至今快2500歲了!它們見證了朝代的更迭、歲月的變遷,堪稱‘活化石’?!毙∮浾呒娂妵锨叭ィь^仰望著高聳入云的樹冠。此時,一陣山風拂過,銀杏葉沙沙作響,如同奏響了一曲古老的歌謠,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小記者在公冶祠前合影留念。
踏入公冶祠,古樸厚重的氣息撲面而來,青磚灰瓦歷經歲月打磨,雕花木窗鐫刻著時光的印記,處處都透露著歷史的滄桑感。呂金凱一邊帶著大家漫步庭院,一邊介紹道:“公冶長是孔子的女婿,他自幼勤奮好學,學識淵博,相傳還能與鳥兒‘對話’。當年,孔子常常與他在這里談經論道,探討治國安邦之策,書院也因此聲名遠揚?!?在庭院中,小記者圍成一圈,全神貫注地聆聽著公冶長的故事。當聽到公冶長通過鳥兒的報信成功避開強盜的襲擊時,一位小記者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太神奇了!要是我也能聽懂鳥語,就能和小鳥做朋友啦!” 其他小記者也紛紛點頭,眼中滿是羨慕與向往。呂金凱主任還詳細地講述著公冶長求學、講學的故事,以及他對儒家文化傳播的貢獻,讓小記者對公冶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參觀青云寺
青云寺紅墻灰瓦,飛檐翹角,在陽光的籠罩下,更顯莊嚴肅穆。走進寺廟,老師輕聲講解著寺廟的歷史,從它的始建年代,到歷經的修繕與重建,小記者安靜地聆聽著,感受著這里文化的獨特魅力。
古井和古碑也是城頂山的一大特色。古井井口布滿了深深淺淺的繩痕,那是千百年來人們打水留下的歲月痕跡,井中的水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粼粼波光。老師說:“這口井的水甘甜可口,千百年來一直滋養著這里的人們,即使大旱之年,井水也從未干涸?!?小記者紛紛湊近井口,好奇地張望著,有的還忍不住用手捧起井水,感受它的清涼。古碑上的文字雖然有些已經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認出當年的記載。老師耐心地解讀著碑文,從建造緣由到歷史事件,讓小記者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的歲月。
沿路的梯田美景
品嘗油桃
隨后,小記者跟著老師踏入油桃林。圓潤飽滿的油桃掛在翠綠枝葉間,紅彤彤的表皮泛著誘人光澤,清甜果香隨風飄散。老師先介紹了采摘要領:“手指托住果實,輕輕旋轉?!币晃恍∮浾哌x中一顆色澤鮮艷的油桃,踮起腳尖,右手穩穩托住果子底部,腕間輕輕發力,油桃便落入掌心,微涼的觸感混著果香,讓她忍不住湊近輕嗅。身旁的小伙伴舉著竹籃穿梭在桃樹下,專挑藏在葉片后的“紅胖子”,不一會兒籃底就堆起小山。沾滿桃香的指尖、盛滿果實的竹籃,還有林間此起彼伏的歡笑聲,構成了這場充滿趣味的采摘活動。
下午,在百泉禾墅農場戶外營地,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付濤,為小記者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體驗課。
楊付濤老師介紹如何制作風箏。
學習體驗拓印年畫。
課堂上,楊付濤先圍繞濰坊風箏展開教學,細致介紹了觀賞風箏與起飛風箏的區別,并親自示范將竹子劈成竹片、制作風箏的技巧,讓小記者對風箏制作工藝有了直觀認識。隨后,他講述了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悠久歷史,從明初興起、清嘉慶年間鼎盛,到如今成為國家級非遺,歷經600多年歲月沉淀,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并稱“中國三大木版年畫”。他還展示了制作年畫的工具,詳細講解拓印年畫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在楊付濤的指導下,小記者紛紛動手嘗試拓印年畫,沉浸式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現場氛圍熱烈。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小記者的知識儲備,更讓非遺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體驗水上游樂設施
時光飛逝,兩天的研學活動接近尾聲,帶著滿滿的收獲和不舍,小記者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一路上,大家還興奮地交流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拔一厝ヒ欢ㄒ压遍L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那兩棵銀杏樹太壯觀了,我要把它們畫下來。”車廂里充滿了歡快的討論聲。
回顧這兩天的安丘研學之旅,從獲鹿山谷的歷史探秘,到庵上石坊的藝術鑒賞,再到“齊魯天路”的自然風光領略,以及城頂山的文化深度體驗,了解非遺風箏以及有關年畫拓印的知識,小記者在實踐中觸摸歷史,在探索中感受文化,在自然中汲取知識。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