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中共青島市市南區委、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青島演藝集團聯合出品,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原創話劇《煙火人間》亮相國家話劇院劇場。作為“第十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的參演劇目,這部裹著濃濃海風與滿滿人情味的青島作品,以真實細膩的生活質感和極具地方特色的“里院”故事,在北京觀眾中引發強烈共鳴。正如一位觀眾所說:“這一場從青島吹來的海風,輕輕撥動了京城劇迷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青島故事打動北京觀眾
楊立新盛贊“戲里真實又溫暖”
如果說北京胡同承載著老北京人幾代人的記憶,那么青島的“里院”則濃縮著這座城市最地道的煙火氣。話劇《煙火人間》的故事圍繞“向陽院”里的幾戶鄰居展開:港口勞模楊老十一家、干部胡文進一家、半輩子盼兒歸的劉奶奶、燒鍋爐的光棍兒秦師傅……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大事件,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生活所累積出的真情實感,生動展現了上世紀80年代最真實的市井生活。
首場演出尚未開始時,國家話劇院劇場大廳中陳列的一座“向陽院”實景微縮模型便吸引了觀眾紛紛駐足:煙囪能冒煙,小電視會開機播放影片;院門、石階、晾衣繩、老水池……細節精致得仿佛院中仍有人在做飯、洗衣、聊天。觀眾稱其為“開場前的第一場戲”,也是本輪演出的熱門“打卡點”。
第二場演出當晚,北京細雨綿綿,卻絲毫沒能阻擋觀眾的熱情。劇場內座無虛席,觀眾安靜沉浸,隨著劇情推進時而會心一笑,時而默默拭淚。故事圍繞“向陽院”內幾戶鄰居展開:盼兒歸的劉奶奶、操持生活的母親、在時代浪潮中各自選擇的人們……沒有宏大的敘事,也無激烈的沖突,舞臺以最日常的細節,一點點堆疊出時代的質感和人情的厚度。
“今年看過的最真誠的一部戲。”“像在別人家的生活里,看見了自己的過去。” 許多北京觀眾在觀演后留言,不少觀眾在小紅書撰寫長文劇評推薦,甚至留下字句:“希望有一天還能在北京再看一遍。”
著名表演藝術家楊立新老師在現場觀演后動情表示:“《煙火人間》把那些我們人生中不經意流逝的片段,濃縮成兩個多小時的舞臺敘事,讓人熱淚盈眶。”他特別提到,劇中關于“房子”“養老”“送別”等情節真實動人,是“我們這一代人都曾親身經歷過的”。在他看來,無論是導演、編劇對生活線索的用心布局,還是演員表演的分寸與質感,抑或是小院布景所承載的情感記憶,都讓這部作品展現出極為難得的完成度與誠意。他稱贊道:“生活在前進,但我們的懷舊是共同的。像這樣溫暖真實的戲,在當下舞臺上非常難得,向青島話劇院致敬。”
專家學者高度評價:
“有人味、有情感、有質感”
在《煙火人間》的專家研討會上,仲呈祥、歐陽逸冰、汪守德、陳曦四位專家學者出席并發言,對作品給予高度評價。青島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張樂群、青島市話劇院院長傅維與主創人員參加會議。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表示:“《煙火人間》是一部堅持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的戲劇,它用平實的方式展現了民族品格的重建與傳統美德的延續。寫的是生活,更是人心。”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劇作家歐陽逸冰說: “從劇場飄起的那縷‘煙’,到落幕時閃耀的柿子,《煙火人間》將精致與情感融合,是一部難得的溫情之作。”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汪守德指出:“這部作品‘充滿了真實的生活氣味和人情溫度’,是一部‘有人味、有情感、有質感’的精品劇目。它不是戲在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本身站到了舞臺上。”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煙火人間》作為現實題材戲劇,在舞臺調度、人物塑造、語言節奏、群像結構等方面完成度高,建議在未來巡演中可進一步凝練節奏、強化城市文化細節,繼續打磨,成為更具標識度的“劇場品牌”。
青島市話劇院院長傅維表示,“青話這一次帶著青島的老院子來到了北京,沒想到,在胡同文化深厚的北京城,‘向陽院’能得到如此真摯的共鳴。感謝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的支持,感謝各級領導的蒞臨、支持和肯定,也感謝所有專家的嚴謹把脈和熱情鼓勵,讓這部源于青島、講述平凡人生活的作品,能在北京與更多觀眾相遇。我們常說,一部戲最好的歸宿,是走進觀眾心里。特別感謝北京觀眾,感謝這個城市對戲劇溫暖的回應。《煙火人間》講的是青島的故事,但在北京,我們感受到了一樣的情感回響。期待這份溫情能持續流動,我們愿意繼續用真實與真誠,連接不同城市的‘煙火人間’。”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