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數字青島整體進展情況和2025年工作安排。
發布會現場
為深入貫徹落實數字中國戰略,青島市先后印發了《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19—2022年)》《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23—2025年)》兩個發展規劃。2023-2025年為數字青島2.0建設階段。
主要進展和成效
近年來,青島市深入實施“數字青島2.0”工程,連續多年進入中國數字城市競爭力百強榜第一梯隊,數據要素生態指數列全國第6位,獲評“2024世界智慧城市使能技術大獎”和“2024年重點城市數字政府服務能力卓越級”。
數字青島建設基礎不斷夯實
數據資源大循環體系持續健全。數據供給方面,公共數據匯聚總量超2400億條,在工業制造等領域形成可用數據集150余個。數據流通方面,啟動全國首個海洋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海洋大數據交易平臺累計交易額超3300萬元。數據開發應用方面,建成全國首個公共數據運營平臺交通專區、養老專區、鄉村振興和港航專區,推出青易核、青易藥等11大場景。數據基礎設施大動脈持續完善。啟動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國家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試點等重大項目,累計開通5G基站數達4.45萬個。全市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總數超6.2萬架,累計撮合算力交易超3200萬元。
數字青島建設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壯大。青島市位列全國2024數字經濟百強市第13位、全省首位。積極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視聽電子等產業,2個產業集群入選省數字產業集群。持續深化“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城市品牌,全球“燈塔工廠”數量列副省級城市首位,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94.6%。
數字政府能級持續提升。連續5年推出“一件事”和“一個場景”改革,完成國家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改革試點,推出“無證明”場景149個,為市民辦事減免提交紙質材料超4300萬份。推進DeepSeek等開源大模型在政務領域實戰應用,上線公文智能生成等45個應用場景。深化“智慧低空”等跨部門跨層級綜合應用,相關經驗做法在國家層面推廣。
數字文化服務持續夯實。鼓勵數字科技企業開展文化科技集成應用,獲評2024年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發布網絡微短劇扶持政策,啟用青島網絡微短劇產業基地。引導景區加大智慧化改造力度,大力發展沉浸式互動體驗、虛擬展示等新型旅游服務。
數字社會建設持續提檔。教育服務方面,建成1000余間同步課堂、129所智慧校園特色學校。醫療健康方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向基層和民營醫院進一步延伸,為群眾節約醫療費用達1.04億元。社會保障方面,“民政無感認證服務一件事”實現19項補貼場景“無感認證”。
數字生態文明體系持續完善。搭建大氣、水、土壤等10余個數字專題場景,建成覆蓋大氣、水、噪聲等要素的一體化監測網絡。支持低碳出行減排量兌換地鐵車票、數字人民幣紅包等權益。
重點推進54項任務
今年是“數字青島2.0”建設的最后一年。《數字青島2025年行動方案》圍繞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山東省“十四五”數字強省建設規劃》《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23—2025年)》,實施“數字青島2.0”收官攻堅戰,重點在體制機制統籌、改革品牌建設、“人工智能+”等方面推進54項任務。
加強體制機制統籌
堅持“一盤棋”,發揮好數字青島建設專項小組綜合協調作用,加強重點任務、重點項目的統籌。發布數字青島開放場景清單,推廣企業首席數據官制度。健全網絡安全運營常態化機制,做好涉網涉數據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統籌各項政策性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辦好公共數據運營大會等活動,支持企事業單位參與數據領域標準制修訂。
深化改革品牌建設
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積極發展“以公共數據運營撬動數據要素市場”模式,有序推動公共數據開放,規范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完善“1+1+N”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推動制定《青島市數據條例》,研究制定流通交易、安全治理等方面的實施細則和標準規范。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持續開展“一個場景”“一件事”改革。深化已上線改革事項應用,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規范,打造一批具有青島辨識度的標桿應用場景。聚焦住房、一老一小、建筑垃圾監管等領域,推出一批重點改革事項。
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圍繞“10+1”創新型產業布局,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未來產業等數字產業梯次培育賽道。推動工業、農業、交通、海洋等領域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支持大模型開發和訓練。基于開源模型構建政務大模型支撐底座,在重點領域打造一批政務大模型應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在農業、生態環境、文旅、醫保等領域的應用。用好人工智能“算力券”獎補政策,鼓勵開展算力、算法、數據協同創新,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以及算力消耗水平。
夯實數據基礎設施
積極對接國家算力平臺,加強與國家樞紐節點聯動。支持通算、智算、超算融合發展,力爭通用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6.5萬架,智能算力占比達35%。加快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推動5G-A和F5G-A試點部署及應用。支持海洋領域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圍繞低空經濟、數字海洋、智慧海上糧倉、新型儲能等,推動交通、能源、海洋等領域融合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數實融合發展
深入開展“數據要素×”專項行動,支持數據要素產業園發展。出臺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鼓勵探索制定特定領域數據分類分級目錄。推動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提質提速,力爭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基本實現全覆蓋,打造100家數字化轉型企業標桿、10處以上智慧農業應用基地,培育20家以上場景應用實驗室。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建成3個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提升數字賦能水平
推動數字政府提質。建成“城市云腦2.0”,推動無人機、感知、視頻應用提質擴面。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打造“一人一檔”“一企一檔”場景應用。推動“無證明機關”建設,打造20個以上社會化“無證明”應用場景,探索建設“城市碼”。依托“山東通”等提升公文運轉、會議組織、督查調度等機關工作智能化水平,深化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融合應用創新,加強基層治理、警務運行、應急救援、城市管理等領域一體化治理能力建設。推動數字文化提質。加強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落地落實,加快“文化一張網”項目建設,豐富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文化內容數字分發渠道。推動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博場館升級。扶持一批具有品牌影響力和內容創新力的文化數字化領域企業,推動數字影視、數字創意等發展。推動數字社會提質。拓展醫療、出行、養老、就業、教育、旅游等公共服務領域功能,加快“民生保障(民政、人社、醫保)一件事”等重點改革事項建設應用。推動城市生活“數字更新”,引導大型商超、商業綜合體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超市等新業態,力爭網絡零售額達3100億元。深化五星級標桿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鼓勵嶗山區張村河片區探索打造未來智慧城市標桿,支持鄉村、社區、公園等微單元“數字更新”,建成2個以上數字家庭樣板區。推動數字生態文明提質。加快“無廢城市”數字化應用,創建一批“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無廢學校”。推動城市生命線(供水及排水防澇設施監管)項目建設,提升綜合監管、應急處置等能力。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林權、海域立體分層設權地籍調查和不動產登記全流程業務辦理。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鼓勵建設零碳智慧園區、綠色智能建筑。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