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高清影像、紅外監測及喊話通訊設備的無人機,可實現對航標360度無死角巡檢,精準定位航標故障,效率提升數倍……近日,在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的指導下,青島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聯合青島市嶗山區交通運輸局、無人機相關企業到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島航標處,就無人機在航標領域的創新應用進行前期部署。
航保需求催生無人機應用新場景
記者了解到,航標主要用于指示航道、標記危險區域、顯示水深變化等,常設置于關鍵水域,這些水域通常交通繁忙,航行環境復雜多變,使得航標(尤其是浮標)易受船舶意外觸碰或自然力量的影響而發生位置偏移或是結構損壞。航標一旦功能異常,將無法提供準確的助導航信息,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海上安全事故。青島航標處肩負著北緯35°線以北、從乳山口至嵐山港公用干線及重要港口的航標維護重任。轄區內包括2條重要航路,4個主要港口,1035公里海岸線,1100多座航標。傳統人工巡檢模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為此,無人機憑借靈活機動、高效經濟的特性,成為破局關鍵。搭載高清影像、紅外監測及喊話通訊設備的無人機,可實現360度無死角巡檢,精準定位航標故障,將巡檢效率提升數倍。同時,大幅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為構建立體化航海保障體系提供科技支撐。另外,還有兩座有人值守海島,因遠離大陸、船期受限,不能及時進行生活補給、應急物資運輸,無人機可以成為有效的運輸工具。
多方共商明確實施路徑與重點
本次會議圍繞前期成果對今后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后期,將共同開展適航性改造與場景化測試,完善信息共享平臺,整合空域申請、氣象監測、信號傳輸等數據資源,為無人機常態化作業提供保障。青島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紀海蕾表示,要立足實際需求,精準測算經濟指標,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優先選取航標密集區域與高頻運輸海島開展試點。
下一步,市運輸中心將繼續在市交通運輸局的指導下,依托區市聯動機制,搭建政企合作平臺,通過政策引導和資源整合,持續優化服務機制,暢通信息共享渠道,為全國低空經濟與海洋產業融合發展提供“青島方案”。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王燕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