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創新藥概念走強,華森制藥四連板,海南海藥、哈三聯等漲停,海創藥業、聯化科技、千紅制藥等均大漲。
消息面上,5月2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集中發布11款新藥上市批件,科創板創新藥企占據5席。研發管線加速兌現,創新成果密集獲批,科創板公司正成為驅動國內醫藥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
記者根據相關公告進行統計后發現,此次科創板公司獲批的5款一類新藥,研發成果涉及雙抗、融合蛋白、氘代等多個新藥研發領域,覆蓋了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等多個治療領域,其中多款為相關領域“國內首款”或“國產首款”,真正體現了創新藥的創新價值。
國際化“出海”再創里程碑
在新藥上市申請受理端,科創板創新藥企業今年以來利好消息不斷。
5月20日,三生制藥公告向輝瑞獨家授予由其研發的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在全球(除中國大陸以外)的開發、生產、商業化權利。根據協議,輝瑞將支付12.5億美元的首付款、最高可達48億美元的開發、監管批準和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根據授權地區產品銷售額計算得到的兩位數百分比的梯度銷售分成,輝瑞保留在中國內地商業化許可產品的選擇權。
三生制藥只是一個縮影,中國創新藥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正在崛起。近期公布的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摘要顯示,中國專家發言數量再創新高,共有71項原創性研究成果入選口頭發言環節,ADC(抗體偶聯藥物)、雙抗和新一代小分子均有優秀臨床數據披露。
綜合前瞻產業研究院、弗若斯特沙利文等機構數據,我國創新藥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325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1592億美元,在全球占比總體保持在15%左右;到2030年中國創新藥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0億美元,在全球中的占比有望繼續提升。
科創板創新藥企步入收獲期
相關上市公司股價連續走強,底層邏輯是科創板創新藥企業迎來業績加速兌現期。代表性龍頭公司的核心創新品種憑借差異化臨床價值快速放量,多款大單品銷售收入爆發式增長,市場滲透率提升,這些積極因素得到市場深入挖掘。
Wind數據顯示,2024年,科創板創新藥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617億元,同比增長56%,歸母凈虧損額同比縮窄62%。市場人士認為,科創板創新藥企業未來研發成果落地有望再加速,持續高速成長可期。
國元證券認為,國產創新藥板塊的投資價值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愈發凸顯。我國創新藥正進入成果兌現的關鍵階段,研發進展頻繁,成為推動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在2025年的復雜市場環境下,隨著全球創新藥競爭格局的演變,國內具備差異化競爭力的企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從而實現持續的價值增長。
相關概念股名單——
交銀國際建議關注以下三個細分方向上的龍頭公司:
1.榮昌生物、康方生物、信達生物、科倫博泰、德琪醫藥等短期催化劑豐富、盈利高增長或盈虧平衡時間點明確、估值有較大彈性的創新藥標的;
2.先聲藥業、翰森制藥等存在業績高增速+估值倍數擴張潛力的處方藥企;
3.隨著醫保結算機制持續完善、鼓勵生育政策持續出臺,民營醫療服務的盈利增長預期和估值有望逐步從底部回升,重點關注固生堂、海吉亞醫療、錦欣生殖等。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榮曉敏
責任編輯:臧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