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5次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南巴士公司圍繞“有愛出行,無礙公交”主題,通過打造助殘主題車廂、開展志愿服務、組織駕駛員沉浸式體驗等系列活動,全方位提升殘障群體出行便利度,推動全社會形成理解、尊重、關愛殘障人士的良好風尚。
主題車廂傳遞公益溫度 營造助殘氛圍
走進市南巴士326路公交車廂,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映入眼簾——公交志愿者正小心翼翼地攙扶殘障乘客上下車、熱情幫助搬運行李、耐心引導就座……這些定格在照片中的暖心瞬間,生動展現了公交人的助殘服務日常。
“我們希望通過主題車廂的形式,讓更多市民了解殘障群體的出行需求,倡導大家主動伸出援手。”市南巴士第二分公司青年志愿者介紹。除了打造主題車廂外,公司還在助殘日前后組織志愿者走進社區、學校,宣傳公交助殘政策和安全出行知識,并在重點公交站點設立“青年愛心服務崗”,為殘障乘客提供引導、幫扶等貼心服務。
不少乘客在乘車時被車廂內的公益內容所觸動。市民江女士表示:“以前沒太關注殘障人士的出行困難,看到這些照片后深受感動,以后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我一定會上前搭把手。”
換位體驗,深化服務意識 精準對接需求
如何讓公交服務更貼近殘障人士的真實需求?市南巴士五分公司給出了創新答案——讓駕駛員“變身”殘障乘客,親身體驗他們的出行困境。
在市南巴士櫸林山場站,11路青年駕駛員馬欣戴上眼罩,嘗試以盲人身份乘車。剛邁出第一步,他就因無法判斷臺階高度而險些絆倒;上車后,摸索許久才勉強完成刷卡;尋找座位時更是步履蹣跚,多次撞到扶手……“失去視力后,連最基本的上下車都變得異常艱難,更不用說獨自出行了。”馬欣感慨道。
而在“幫扶環節”,當其他駕駛員主動上前引導時,體驗者們的乘車過程明顯順暢許多。這一對比讓參與活動的駕駛員深刻認識到專業幫扶的重要性。駕駛員劉宇說:“以前覺得扶一把就行,現在才明白,殘障乘客需要的不僅是體力上的幫助,更是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市南巴士五分公司經理于福浩表示,此類沉浸式體驗活動將納入常態化培訓體系,幫助駕駛員從殘障人士的角度思考服務細節,推動公交親情服務從“標準化”向“人性化”升級。
優化無障礙出行環境 構建長效助殘機制
近年來,公交集團持續完善無障礙出行設施,如低地板公交車、無障礙踏板等,為殘障人士提供硬件保障。同時,通過情景模擬、服務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駕駛員和志愿者的助殘服務能力,確保殘障乘客“出門無憂、乘車無礙”。
“活動旨在以主題宣傳喚醒公眾助殘意識,以換位體驗提高服務質量,以長效機制保障提升公交吸引力。”市南巴士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深化與殘聯、社區等機構的合作,探索“預約助乘”“愛心接力”等個性化服務模式,并利用智能調度系統優化無障礙車輛配置,讓殘障人士的公交出行更加便捷、舒適,用實際行動詮釋“有愛無礙”的深刻內涵。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李曉旭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