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位于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城市陽臺商圈內的四海來嗨步行街正式開街。據了解,該項目以“文化+消費+娛樂”為核心,融合聲光電藝術與傳統藝術,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場景。作為隱珠街道“商圈+文旅”戰略的又一力作,項目不僅是城市更新與政企合作的典范,更成為西海岸新區夜經濟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城市更新:從“閑置空地”到“海上秀場”
四海來嗨步行街位于城市陽臺景區3號出入口東側,緊鄰濱海步道與歡樂海灣商圈。據介紹,其前身為一片空地,在隱珠街道的特色商圈規劃下,通過政企合作實現功能煥新。
“過去這里是片空地,我們通過引入聲光電技術、網紅打卡美陳和首店經濟,讓街區從‘過路站’升級為‘目的地’。”四海來嗨步行街項目負責人介紹。開街當天,12米高的流光瀑布水秀與開業儀式盛典共同上演,千余名游客在熒光海洋視效中揮舞熒光棒、手指煙花秀,現場宛如打造了一場“海上音樂節”。熒光舞獅在夜幕中躍動璀璨光影,LED彩帶舞將傳統舞蹈與數字藝術完美融合,非遺活化項目突破傳統展演形式,動態光影瀑布隨音樂節奏變換光譜,萌萌的海獅展現頂球燈特技獻藝,吸引小朋友們的目光,儀式現場展現了多元文化碰撞的魅力。
“在手機上刷到今天開街,特意帶著孩子過來玩玩,剛才逛了一圈,小吃很多,孩子們玩的設施也不少,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個流光瀑布,非常震撼。”市民劉女士站在網紅打卡墻前告訴記者,這里變化很大,現在變成了商街,晚上也有地方玩了,很方便。
文旅融合:從“流量引爆”到“留量思考”
四海來嗨步行街通過四大主題嗨區的創新設計,為城市陽臺商圈增加新商業活力。街區聚合全國特色美食,通過“首店經濟”激活味蕾消費,西海岸首家海底撈夜宵車、西海岸首家海底撈缽缽雞、西海岸首家海底撈茶水鋪等檔口前排起長龍。街區的多巴胺彩虹滑道、扭蛋盲盒館、VR電影院、海洋文創市集等等豐富的文化娛樂場景,共同成就了吃喝玩樂購一站式體驗的四海來嗨步行街。
“我們不僅賣商品,更賣體驗。”項目負責人提到,開業期間推出“10000瓶青啤免費送”“消費滿38元冰爽撈撈樂”等惠民政策,并借助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進行話題裂變傳播,來自濟南的游客李女士感慨:“這個海邊商業街太方便了,不僅每一處角落都能拍大片,還能邊吃邊玩,一步到海,孩子都不想走了!”
四海來嗨步行街突破傳統商業體模式,其“濱海+夜經濟”特色成為新區“品質文旅”戰略布局落下的重要一子,其與歡樂海灣音樂市集共同構成“雙核驅動”,成為新區文旅消費的“新增長極”。抖音等平臺上“青島新地標”“西海岸必打卡”等話題熱度攀升,進一步強化了青島“影視之都”“濱海度假勝地”的城市形象。自5月1日試營業至今,共吸引市民游客約17.8萬人次,總營業額超112.6萬元。
政企合作: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聯動”
四海來嗨步行街是隱珠街道“商圈+文旅”戰略的關鍵一環,采用“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業專注場景創新與流量運營”模式,由青島正合控股集團開發打造,街道提供政策支持與服務保障工作。近年來,隱珠街道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統籌推進“大經濟”“大城建”“大民生”發展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探索“商圈+文旅”融合模式,推動特色商街建設,以歡樂海灣等特色商圈為核心,串聯起轄區內文旅資源,形成“多核驅動、全域聯動”的發展格局。街道還通過海洋研學游、民間藝術節、啤酒嘉年華等品牌活動,持續放大節會經濟效應,推動文藝演出、非遺展覽進商圈,以“流量經濟”激活商業潛力。數據顯示,2024年靈山灣拉網節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周邊消費躍級提升;歡樂海灣音樂藝術市集單日客流破萬,成為新區“夜經濟”的標桿項目。
此前,通過電音巴士、古風街區等創新場景,青島正合控股集團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打造了多個具有影響力的網紅消費場景。例如,電音巴士不僅成為本地夜生活熱點,更獲上百家媒體報道,顯著提升青島旅游吸引力;濠洼步行街的戶外音樂派對、牌坊街的燈光秀、喬家洼的篝火派對等,形成“白+黑”消費閉環;項目備受歡迎的同時,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激活“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循環。正合控股的項目通過探索“場景創新+文化賦能+產城融合”的持續模式,不僅為青島文旅消費注入新動能,其在激活區域經濟、提升城市形象、促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文旅不僅是經濟引擎,更是城市氣質的表達。從濠洼步行街的電音巴士,到四海來嗨步行街,青島西海岸新區以政企協同的創新實踐,不斷刷新文旅融合的新高度。隱珠街道作為新區“商圈+文旅”融合的先鋒,正以開放的姿態書寫“向海而生”的城市新篇章,當傳統資源與現代創意碰撞,“詩與遠方”便能真正觸手可及。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林慈恩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