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正在成為企業登陸A股市場的重要“跳板”。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28日,總共有258家公司正在排隊申請掛牌新三板,其中有191家公司在6月獲得股轉公司受理。
多名投行人士表示,部分企業希望通過新三板掛牌方式謀求未來登陸北交所。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專家余偉表示,大量新三板企業進入創新層為北交所高質量擴容 提供了充足的“生源”。北交所擬上市公司“后備軍”充足且不乏優質公司,這是北交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6月受理191家企業新三板掛牌申報
數據顯示,今年6月多達191家企業的新三板掛牌申報獲得受理,相比去年同期的86家翻倍式增長,僅6月28日一天就有71家公司獲受理。
“集中受理的核心原因是申請企業的年報有效期問題。”北京南山京石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從地區分布來看,上述在審和中止的258家申請掛牌企業中,來自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安徽和上海的公司最多,分別有56家、50 家、47家、17家、12家、11家。從行業分布來看,上述在審和中止的258家申請掛牌企業中,來自專用設備制造業,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五大行業的公司較多,分別有35家、27家、23家、23家、21家。從主辦券商來看,上述在審和中止的258家申請掛牌企業中,由國泰君安、開源證券、申萬宏源、東吳證券、國金證券和中信建投主辦的項目較多,分別有19個、15個、15個、14個、12 個、11個。
今年113家公司掛牌新三板
Wind數據顯示,年內新三板新增113家掛牌公司,至此新三板中企業數量達6141家,其中創新層有2167家、基礎層有3974家。
“近期新三板掛牌申報企業增多,直接影響因素是部分企業趕在2023年財報數據有效期內‘卡點’申報。但核心原因在于北交所市場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逐漸提升,逐漸成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持續吸引一批批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合伙人常春林表示。
從已掛牌企業質地來看,113家掛牌公司中有26家為“專精特新”企業,占比23%。同時,大 體量公司越來越多,有15家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25家公司收入介于5億元至 10億元之間。
登陸北交所是眾多新掛牌公司的首選。東方重工4月10日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 市輔導工作進展報告(第一期)》,上市地劍指北交所;掛牌當日,昆侖聯通發布《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輔導驗收完成的提示性公告》;曲靖陽光4月上旬已完成第五期北交所上市輔導工作等。
周運南表示,上半年出現的新三板掛牌熱表明從新三板到北交所這條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遞進通道得到了越來越多優質中小企業的認可,也將有效地提升新三板企業的質地,進而推進北交所的高質量發展。
周運南認為,新晉和新受理新三板公司呈現出“準北交所化”的特點,即大比例的新掛牌企業在申請掛牌時已經滿足北交所的上市申請財務門檻,而且也確實是沖著未來進新三板創新層后申請北交所而來。
下半年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可期
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北交所與新三板堅持一體發展,且制度包容性強。根據北交所上市規則,發行人申請公開發行并上市,應當符合的條件之一是發行人為在新三板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值得關注的是,北交所“后備軍”正在壯大。數據顯示,新三板2024年上半年累計新進層公司數量預計達370家。
從經營情況看,上述公司呈現盈利能力突出、成長性良好等特點。370家企業2023年平均營業收入3.80億元、平均歸母凈利潤3830.25 萬元。近兩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12.52%, 高出新三板市場平均水平 9.17個百分點;近兩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19.74%,顯著高于新三板市場平均水平。
在創新性方面,370家企業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14家,占比31%;超九成公司分布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行業。
西南證券研報顯示,下半年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可期。北交所作為“專精特新”企業聚集地,擁有眾多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長期持續看好北交所發展前景,相信會有更多“耐心資本”進入北交所。“當前部分企業已將北交所作為上市首選地,北交所儲備力量持續壯大,后市可以期待更多改革舉措落地后催化北交所市場表現。” 常春林說。(本報綜合整理 編輯 李旭超)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