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春果第一枝”的大櫻桃是青島設施農業特色產業之一,4月底5月初,青島設施大櫻桃迎來了采收高峰期,走進青島大櫻桃主產區之一——膠州市洋河鎮,一顆顆紅艷欲滴的大櫻桃掛滿枝頭,果農們正忙著采收大櫻桃,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近年來,青島市農技中心通過創新農業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引領帶動大櫻桃種植戶不斷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帶動青島大櫻桃產業迅速發展。
膠州市洋河鎮,一顆顆紅艷欲滴的大櫻桃掛滿枝頭
發揮新技術與區位優勢,打造產業新高地
近年來,青島市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集約化栽培、智能化管理、品牌化營銷”發展思路,不斷優化大櫻桃品種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提高果品品質,特色果品優勢不斷彰顯,產品創新加工和品牌聯動發展迅速。全市大櫻桃栽培面積達8萬余畝,其中設施栽培的占2萬余畝,主要分布在平度市云山鎮和舊店鎮、膠州市洋河鎮、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等地。其中以櫻之語、城投冠珠園、洋翔等為代表的膠州市洋河鎮大櫻桃主產區,采用連棟保溫大棚、冬暖式高架大棚等智能化新型設施,建設起5000余畝的高效櫻桃生產園,利用優越的區位優勢,規模壯大迅速,成為青島最大的設施大櫻桃規模化種植、智能化管理的高標準大櫻桃園區,設施大櫻桃上市時間早,果味甜香濃郁、回味悠長,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19年以來,青島市農技中心著眼全市大櫻桃全產業鏈提升,注重大櫻桃產業技術應用頂層設計,結合洋河大櫻桃產業發展優勢、特點,提出“七項配套新技術”,即采用起壟栽培、寬行密株定植、高光效樹形修剪和輕簡化樹形培養、溫控自動化、補光技術、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技術。同時利用青島城投冠珠園的中國櫻桃首個全數字控制系統,指導加快高效示范園“水、肥、溫、濕、防”一體化設施大櫻桃大數據平臺的應用,實現園區智能環控系統精準管理,推動我市大櫻桃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成全省大櫻桃產業的制高點。
高效櫻桃生產園
破解難題集成高效技術,實現產業高效益
為更快更好助力大櫻桃產業向“高而行”,市農技中心堅持果業綠色化、標準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理念,以大櫻桃增收為“突破口”,努力打造大櫻桃產業的新高地。針對大櫻桃生產中出現的營養生長過旺、花芽分化不良、授粉坐果困難、早期落葉嚴重等各種難題,2021年,市農技中心與櫻之語、城投冠珠園等基地聯合建立起“推廣部門+基地+科研部門+企業”等多方合作模式,引進了大櫻桃齊早、魯櫻3號、福晨、福星等10余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圍繞大櫻桃品種培優、生產管理等環節,提出實施寬行密株栽培、輕簡化管理的模式,配合高光效樹形培育、花期低溫防控、土肥水管理、補光技術、破眠促早、蜜蜂授粉、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配套技術。通過對引育的新品種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方面進行了試驗研究,破解了諸多生產瓶頸。櫻之語大櫻桃基地經理王蒙介紹,“新的種植模式、品種和管理技術,不但省工省力,還能增產增效。輕簡化樹形‘個頭’雖小,但一畝地產量均在3000斤左右,比傳統種植畝產高30%以上。”市農技中心通過的兩處大櫻桃高標準示范基地成功打造,總結出了一套適合青島區域設施大櫻桃優質豐產栽培技術,為青島設施大櫻桃的推廣提供了栽培技術保障。
建立“推廣部門+基地+科研部門+企業”等多方合作模式
技術升級打造金字品牌,凸顯龍頭高品質
“設施大櫻桃全國各地都在種植,但真正要種出一流品質的不多,城投冠珠園近幾年聯合市農技中心、膠州市農業農村局試驗集成了“七項配套新技術”,不但管理水平上去了,果實的口感和品質也大大提高,同樣的一級果大櫻桃,每斤至少多賣40元左右。”青島城投冠珠園技術負責人鮑秋實說。近年來,市農技中心按照果品生產的“新三品一標”要求,圍繞高產量、高效益、高品質“三高”目標,在洋河鎮大櫻桃產業基地推廣應用“七項新技術”,依托基地的技術優勢與種植基礎,推動設施大櫻桃由“重規模”向“提品質”轉變,由“傳統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促進大櫻桃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優質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提高產業競爭力。同時,市農技中心抓住各級節會效應,多渠道提高青島大櫻桃知名度。2023年4月28日,市農技中心牽頭帶隊,由膠州市農業農村局、平度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轄區相關基地參加了山東農技杯櫻桃大賽,經過行業專家對參賽樣品可溶性固形物、整齊度、果個、顏色、硬度和風味等各項指標的綜合打分評價,青島市參賽的大櫻桃品種從全省參賽的22個品種、144個樣品中脫穎而出,摘得2項大獎,青島城投冠珠園的俄羅斯8號品種獲金獎;青島櫻之語農業有限公司的薩米脫品種獲優質獎。此前,青島城投冠珠園魯櫻1號大櫻桃獲得2020年中國優質櫻桃大賽金獎。如今,載譽而歸的青島大櫻桃正在以不斷提升的品質,贏得更多市場的肯定和消費者的贊譽。
掛滿枝頭的大櫻桃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劉愛娜 常嘉琪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