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一襲干練裙裝亮相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這也是她任職輪值董事長后的首次當值。
今年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主題為“躍升數字生產力,加速邁向智能世界”,和2022年數字化的主題一脈相承。今年由孟晚舟對外闡釋公司的數字化戰略和洞察,她表示:“數字化是整個產業鏈的新藍海,躍升數字生產力正當時。華為將在聯接、計算、存儲、云等方面保持投入。”
華為一直是數字化賽道的核心參與者和引領者,翻閱華為2022年145頁的財報,幾乎每一頁都出現了“數字化”字眼。
面對2023年的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之年,華為繼續深入數字化的廣闊世界。
華為預計,2026年,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高達3.41萬億美元,無論是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還是那些支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都會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
資料圖片
“數字化轉型由戰略驅動”
從整體的策略來看,孟晚舟表示,華為將提供極簡架構、極高質量、極低成本、極優體驗的“4極”數字基礎設施,實現數字化轉型的“4化”,即作業數字化,數字平臺化,平臺智能化,智能實戰化,從而共贏數字化未來。
結合華為近10年的實踐,孟晚舟解讀了對數字化轉型的三個核心洞見。首先,戰略驅動是根本,數字化本質是戰略選擇和戰略規劃,成功的數字化轉型都是由戰略驅動,而非技術驅動。
其次,數據治理是基礎,孟晚舟表示:“只有通過對數據的科學治理,數據在企業內部的流動才具有意義,不同維度的數據匯聚在一起才能創造新的價值。”
同時,數據智能是方向,隨著數據成為生產力,作業數字化、數字平臺化使得數據清潔、透明、聚合,這是轉型的基礎。平臺智能化、智能實戰化使得數據隨需、易懂、有用,這是數字轉型的深化。
從華為的數字化業務布局看,華為已經形成了全棧式的數字化底座。具體而言可以分為四個模塊,其一是基礎軟件生態,在外部打壓下華為從底層軟件開始重構,包括歐拉操作系統、高斯數據庫等等;其二是網絡基礎設施,這是華為立身之本,涵蓋了5.5G、F5G等領先的通訊能力;其三是算力體系,包括鯤鵬、昇騰、數據中心等業務;其四是云服務,在此基礎上華為對產業界進行數字化賦能。
比如,華為云盤古大模型就選擇了B端產業路線,華為云目前已經陸續推出了礦山、藥物分子、電力、氣象、海浪等大模型。再比如,在醫藥領域,華為云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基于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研發出全新的廣譜抗菌藥物,將先導藥的研發周期從數年縮短至一個月。
會上,孟晚舟也表示,數字化轉型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華為和很多企業一樣,也面臨了同樣的困境,這個困境就是,我們不是一個數字原生的企業,通過一系列的改變,我們以數字化的方式,數字化的思維及能力重構了業務。這是一個遍布研發、制造、銷售、交付、財經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智能世界的藍海與挑戰
一方面,數字化新藍海還在持續增長中。
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向記者表示,IDC預測,到2026年,全球2000強公司40%的總收入將來自數字化產品、服務和體驗。2023年中國企業ICT支出的70%都會和數字化業務、數字化轉型相關,未來四年的年均增長在19%左右,以此計算,中國企業開發和運營數字化業務相關的ICT支出未來四年總額將超過2萬億美元。
武連峰認為,要想贏在數字化業務時代,ICT廠商應該從“五大維度”努力。這五大維度包括:理解宏觀政策走向,把握數字技術趨勢,洞悉用戶需求變化,開發生態技術方案,交付量化數字價值。
盡管外界的變化給華為帶來困難,但是華為正在探索新的“糧倉”,并且數字化的龐大需求也在帶來新的機遇。
2022年全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423億元,同比增長0.9%;凈利潤356億元,凈利潤率5.5%。從三大BG視角看,直接和數字化業務相關的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都實現了增長,尤其是企業業務,其銷售收入133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0%;若從產業視角看,數字能源營收為508億元,云計算業務營收為453.42億元,都實現了迅猛的增幅。
華為表示,目前267家世界5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2022年,華為云已上線240多個服務。在中國,幫助超過2.3萬家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
展望2023年,華為表示,加大在中小企業市場的投入是華為企業業務新的戰略方向之一。“華為已成立了負責全球商業與分銷業務的組織,并且組建了六個分銷產品研發團隊,覆蓋數通園區、安全、光網絡、行業感知、智能協作、存儲等領域,確保研發資源投入。”
另一方面,ICT產業、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技術挑戰。
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在演講中表示,在走向智能社會的過程中,可能有超過百倍、甚至千倍的信息需求增長,現有的很多理論和技術已經遇到瓶頸,難以支持未來的發展,“因此華為積極推動科學假設與商業愿景牽引的創新,在通信上,大膽探索有別于香農定理的前提條件和應用場景;在計算上,進一步明確人工智能的目標定義、提升正確性、適應性和高效性。”他說道。
他進一步表示,未來通信和未來計算是邁向智能世界需要解決的兩大核心問題,“在通信領域,今天的我們有條件超越香農定理最初的假設和應用條件,實現超越十年百倍的發展。在計算領域,方向是新的計算模式、架構與部件,提升對智能的認知水平和掌控能力,并在AI for Industry和AI for Science等應用中不斷迭代發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