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讀《白果樹下》:一代人“記憶的博物館”

新書推薦



劉致福 著

本書是散文作家劉致福追憶少年時光、緬懷鄉土風情的最新散文集,被著名評論家張清華譽為一代人共同的“記憶的博物館”。

河灣、沙洲、蘆葦蕩,老屋、果園、大戲臺,鄉村特有的質樸與包容,為鄉村少年織就了幸福的童年之夢。書中既有諸如掏鳥蛋、捉魚摸蝦、釣葫蘆蛾等童年趣事的愜意與熱鬧,又有趕集賣松蛹、推磨碾米、割麥開鐮等鄉村勞作的辛酸與疲憊,還有端午“拉露水”、年初二“出門兒”等時令風俗的新奇和鮮活。

這部作品是對逝去年華的追憶,也是對美好物事的禮贊,更是對質樸高貴的人性的謳歌。鄉村的童年,物質生活無疑是貧乏的,但精神世界卻又是那么富足。巨大的反差背后,飽含著作者對傳統鄉土社會的深切懷念、詩意棲居的熱切期盼。

書評  一代人“記憶的博物館”

本文作者張清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

斗轉星移,世界依然有序地運行著,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大地上的某些景物卻出現了變化:低矮的茅屋漸漸稀少,薄暮時分的炊煙不再傳遞溫暖的鄉思,牛車與爬犁也不再在蜿蜒的泥路上詩意前行,代之而起的,是向著天空伸展的高樓大廈,還有噴吐著滾滾濃煙的巨大煙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所描述的景色幾乎見不到了,“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所抒發的情懷,也成了存在于詩歌中的回憶。

我知道有一天,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樣的情景,也將成為傳說。也許,這就是孟浩然所說的人事代謝、往來古今了。但還不準確,這也預示著西方的哲人們所感慨的“機械復制時代”的來臨。這世界越是燈火通明,就越預示著精神的趨于黯淡和貧乏。



因此,我常常感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或許是最后一代有完整的鄉村記憶的人了。因為從這代人的童年之后,鄉村已逐漸被現代化的浪潮所席卷,原來的日用器物、生活方式乃至于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也都隨之改變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隨著鄉村生活方式的改變,誰還能夠再擁有那些純然屬于農業社會的記憶,記得那些清寒然而也有著無可替代的詩意的生活?

當然,改變或許早就開始了。在沈從文寫作《長河》時,鄉村被城市文明侵蝕的危機已經開始成為作家所關照的主題。這在后來的作家如賈平凹、張煒、莫言和劉震云等人的作品中,已被反復書寫過。中國的作家們,其實已經從“文明的意義上”來思考這種變化和失落了。

其實還可以追溯至更早。魯迅,還有文學研究會的作家們,他們在新文學誕生不久,就已關注到鄉村社會的衰變與破敗,或者也可以說,新文學的誕生,現代啟蒙主義精神的火把燈燭所及,就是從關懷鄉村的苦難與農人的悲劇開始的。《阿Q正傳》《祝福》《故鄉》《風波》這些作品無不是以對鄉土記憶的書寫來入手的。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對鄉村與土地的關懷,構造了新文學最早的典范模型與書寫樣態。沒有對于鄉土認識的自覺,就沒有新文學。

假如再向前追溯,便可以找到一種古老的原型,即“失樂園”的故事。這大概已經超出了社會歷史本身,變成了一種心靈之困與病。人類通常會把過去與童年,把業已消失的一切當成最原始和美好的記憶,并且在講述中,將之賦形為一種“失落的故事”,用中國人的方式,便是“桃花源記”。很顯然,相較于成人社會的遭際,童年生活相對純美,如同母腹、襁褓或世外桃源。人是在逐漸長大之后,才發現那種失落之美與痛的。這種古老的記憶與情結,其實一直在支配著人類,支配著數千年來人們講述的故事以及那些故事的講法。很顯然,劉致福所講述的故事,亦屬于這個系列,令人讀來絲毫也不陌生。他也是在講述“失樂園”或“桃花源”的過去,以及令他難以忘懷的童年經歷。



但我意識到,最重要的,還不是觀念意義上的傳承以及題材的獨特,而是他對那些散落的珍珠般的往事的系統收集與梳理,對一幕幕童年場景真切的、全景式的還原與描摹。《趕集》《過年》《井臺》《戲臺》《大水》《老屋》《碾屋》《麥收》……凡二十九篇,從自然景物到四時農事,從季候變幻到鄉村興衰,從點滴個人記憶到局部社會全景,從風俗器物到歷史遺跡……幾乎無所不包,應有盡有。這種面面俱到表明,他不是一時興起發些人生感慨,而是要以此打造一座具有代際文化性質的“記憶的博物館”。

記憶的博物館有多重要?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作者用樸素的文字、充滿歲月質感的講述,為我們構造了這座既屬于個人又屬于歷史,既是文字的也是精神意義上的博物館,為我們共同的關于農業文明的記憶留下見證。


多年來,我也曾讀到不少類似的作品,那些散見的吉光片羽,也時常會引起我的感慨與感動,引發我對于鄉情或時光的感喟,但畢竟那些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多是一鱗半爪且星星點點很分散。這部散文集,才真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景式的總匯,一個展示形形色色的鄉土記憶的“博物館”。這是它最大的價值。

當然,上述說法未免過于抽象和簡單了。這些作品中確乎還有太多的內容及細節信息。它當然也是成長的記錄,是記憶的回放,是鄉村風情的全方位展示,是鄉土家園中諸般事物的生動細描。在這些成長故事中,我注意到每一篇的格調似乎都有微妙的不同,《葫蘆花開》中的柔婉,《茶壺口》里的溫情,《夢里莊園》中的神秘,《蟬歌嘹亮》中的野趣……作者在從容不迫的敘說中,將那些童年的意趣、自然與田園中的諸般美妙盡興揮灑涂抹,使之躍然于紙間墨上。

很多篇章,都有類似精工細描的鄉村風俗畫般的描寫。如《過年》中的場景與熱鬧,《老屋》中的規制與陳設,《井臺》與《戲臺》中上演的各種生活情態與真假戲劇,割麥與揚場過程中的種種工序與農人手藝……

連記憶深處那些早已淡漠的場景,也被勾起或喚醒了。《碾屋》一篇尤其讓我心有戚戚。那鄉村的碾子,在糧食變成食物的過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一環!而今,這些故事只能作為傳奇講給下一代聽了。記得孫犁先生在《鐵木前傳》中曾圍繞一個美麗而妖媚的村姑,作了一段“推碾子”的戲劇性描寫,令人難忘。在致福的講述中,也似有異曲同工的味道,其中的家長里短、是非恩怨,也一樣讓人回味無窮,讓人緬懷那遙遠而又節奏緩慢的歲月。

作者在敘述那些鄉村風情、田園物事的同時,也不忘嵌入鄉情與親情,在講述那些困苦經歷的時候,也沒有忽略成長中親情的溫暖與自我的砥礪。《趕集》中賣松蛹的母親,為了換回幾個錢,在冷雨中堅持,直到遇到好心人相助才終于賣完的過程,令人揪心。最后她花兩毛錢,給年幼的孩子買了兩個包子自己卻不舍得吃一口的場景,令人讀后倍感辛酸,幾欲落淚。寥寥數筆,作者就為我們描畫出一位勤儉持家的慈母形象,也寫出了往昔歲月的貧寒與不易。

這些作品中還有特別讓人長知識的篇章。《蟬歌嘹亮》中,關于蟬的不同品種的描述,就讓我感到吃驚。因為“粘知了”這種游戲我也玩過,但記憶中的所獲大概只有一種,而致福所見,卻有“大馬猴”“捷了”“嘎了”等多種,顏色、大小也各異,可見他是個精細之人,不只經多見廣,且記憶力強,真是令人欽佩。

從文字的角度看,也還有太多值得稱道之處。比如敘述的簡潔與精當,筆法的樸素與傳神,總體上可以用洗盡鉛華和抱樸守拙來概括。但對于這些,則見仁見智,相信讀者會有不同的解讀與心得,我就不再贅述。作為致福兄的同齡人,又有相似的成長經歷,這些文字確乎于我有獨特的意義,讀之仿佛是在讀自己的童年,無法不勾起太多感念。我意識到,致福確乎是想用這些文字,來紀念行將消失的舊式鄉村,紀念自己漸行漸遠的成長歲月,紀念那種曾經苦厄也充滿詩意的鄉土生活。而這,在我們的時代是非常珍貴和重要的:之于下一代,這是一種不忘本的講述;之于自身,這是自我生命的記錄;之于歷史,這是一種存照、見證,也是一種啟示——好日子不是從來就有的,今天的一切都要感謝那些該感謝之人,也要紀念那些該紀念的,包括我們那曾經貧寒而干凈的舊時家園。

我與致福兄相交不多,但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已聞其名,也于報刊上讀到過他的作品,加之好友光東、立民諸兄亦對其贊譽有加,常掛口中,便一向心懷欽敬,視之為老友。此次致福兄的散文集《白果樹下》將要付梓,命寫弁言,我便斗膽答應,雖不敢對作品妄加品評,但可以此紀念我們始自三十年前的神交,亦可懷念我們共同的往昔。

來源:青島出版集團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中|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俺来也 |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中文字幕色综合久久|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九月婷婷综合婷婷| 国产91久久综合|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综合|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国产在线视频色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久久五月天综合网|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