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植根于城市的脈絡當中,與城市的發展共興共榮,企業的分量決定著城市的分量。在日前舉行的“鼓勵創新在嶗山”成果報告會上,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表示“調動一切資源成全企業家,傾盡一切力量成就創新者,堅定不移把‘鼓勵創新在嶗山’進行到底”。這既是嶗山區對“打造為企業家和創新者的向往之地”的總結盤點,也是一次再出發、再動員中擲地有聲的“嶗山宣言”。
直擊“辦事難”痛點、堵點,啟動政務服務“好差評”;優化辦事流程,審批事項再壓縮、再整改;選派21名科級干部、32名新錄用公務員赴企業掛職,讓干部在經濟發展最前沿領會市場邏輯、積累市場經驗……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嶗山區主動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娘家人”,從政策、載體、資本、人才、服務等多個維度優化營商環境。
用心“讀懂”企業、傾心“服務”企業、聚力“成全”企業。主要負責同志既“運籌指揮”,又“掛帥出征”,頂格傾聽企業家意愿、頂格協調項目落地、頂格推進項目進展。各部門主動跨前,對標深圳標準、最好水平,主動變“不可能”為“可能”,落實好24個省市領先的“一業一策”政策,用好“免申即享”政策兌現平臺和產業政策剛性兌付機制,推動更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嶗山競相涌現。
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政務服務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流程再造、審批提速,讓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乘上了數字技術的東風,切實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針對企業、群眾反映的公章領取不方便、跑窗口等問題,利用政務數據云平臺技術,實現企業開辦審批系統與證照自取柜系統相互鏈接、數據交換,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企業證章無感領取服務。辦事群眾憑身份證“刷臉”,即可在24小時自助服務區自助領取企業營業執照、公章,有效減少群眾跑動次數,大大節省企業時間成本。自3月份推出以來,已有1000余家企業“無感”領取執照、公章,滿意率達100%。
借鑒深圳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經驗做法,整合優化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兩大領域,房屋建筑工程類、市政設施類、二次裝修類等門類不同辦事情形的申報表格,辦理模式等,不斷簡化申報材料和辦理環節,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實現了產業民生項目全部“拿地即拿證”,時間由90天縮減至2天,平均提速90%。推進“市政設施建設類審批”一事全辦改革,將市政設施建設類審批、占綠、遷改供排水設施、雨污水接入城市管網四個事項實行“四表合一”、“一事全辦”,辦理工作時限由原來的9個工作日壓縮為2個工作日。
共享藍天碧海,同圓發展之夢。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捷報頻傳。落戶金融區未滿兩周年,光大理財管理產品規模突破1萬億;陸家嘴國際信托注冊資本增至57億,這是該公司第四次也是半年多來的第二次增資。
嶗山,正在激發更多企業共同向前奔跑。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產業升級搶占制高點,市場主體迸發出新活力。
記者 姜喆 通訊員 梁太宏 涂二偉 崔維兵 馬賢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