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辛小麗) 12月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建造啟動儀式在青島西海岸舉行。本次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是繼今年6月3日養殖工船建造簽約儀式之后,在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志著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該船將于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并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據了解,“國信1號”總長249.9米,型寬45米,型深21.5米,設計吃水12米,載重量約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設計航速10節,可移動躲避臺風赤潮等惡劣氣候,在全球海域開展養殖作業。全船15個養殖艙能提供80000方養殖水體,其中前13個養殖艙單艙5600立方米養殖水體,與半個標準游泳池水體量相當,后2個養殖艙單艙3600立方米養殖水體,通過養殖水體交換系統,實現養殖艙內水體與外界自然海水進行不間斷強制交換,借助深層取水裝置獲取適宜溫度鹽度的海水進行養殖,保持養殖魚類一直處于最佳生長狀態,進而縮短養殖周期、提升養殖品質。隨季節和水溫變化,首艘養殖工船“國信1號”將常年游弋在黃海千里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介紹,近年來,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總體狀況不容樂觀,過度捕撈導致海洋漁業資源衰退,而傳統的網箱等近岸養殖方式面臨養殖密度過大、局部水域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養殖病害及赤潮、綠潮頻發,水產品質、安全與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成為現在海洋產業面臨的一大問題。2019年以來,青島國信集團發起并聯合中國船舶集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臺州大陳島養殖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藍色糧倉公司等單位開展項目科技攻關和產業示范應用,合作研發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全封閉游弋式大型養殖工船項目。在資本和產業的加持下,這一項目實現了由實驗室科技成果向產業示范應用的突破和落地。經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和攻關,養殖工船集成了養殖水體交換系統、魚苗入艙系統、飼料投喂系統、成魚起捕系統、加工系統、魚獲冷藏裝置、養殖實驗室和養殖集控系統,開辟了海上“移動牧場”的工業化養殖新模式。
據悉,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是青島國信集團近年來整合國內外產業鏈資源、發力進軍海洋產業的一個縮影。目前已經在全國擁有、控股8家海洋領域子公司,建立了筏式、網箱、底播、人工魚礁、養殖工船、陸基循環水等6大養殖方式,培育了大西洋鮭、大黃魚、羅非魚、牡蠣、魁蚶等五大主打水產品,擁有4萬方陸基循環水養殖工廠、3萬畝現代海洋生態牧場、400余口抗風浪深水網箱、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年產6萬噸魚類加工基地與年產30萬噸飼料生產基地,形成了涵蓋苗種、飼料、養殖、加工、貿易與銷售、冷鏈、金融等內容的海洋一二三產產業發展基礎與全產業鏈雛形,發起100億元青島海洋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和44.5億元青島市海洋新動能產業投資基金支持保障海洋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